东土,径直来到紫禁城通报,唐太宗亲率文武百官出迎,师徒四人一时荣宠倍增,取来的经书呈上金銮殿,满殿文武众臣,人人称善,夸赞不已。
唯独太宗皇帝眉宇之间隐含忧色,对玄奘师徒道:“御弟远道而来一路幸苦,可先去馆驿歇息,明早设宴,为御弟庆功。”
言罢退朝,文武下殿,师徒四人出了金銮殿,一个个满腹狐疑,猜测太宗为何对真经如此淡漠,莫非是周群早已将经书传播长安城了吗?
此事只是原因之一,毕竟玄奘取来的真经,与周群传播的经书在意义上有所不同,四众揣测不到太宗的本意,在馆驿中休息一晚,
第二天太宗赐宴,与玄奘联席交谈,问道:“御弟,这三藏真经,是否真能保佑朕的江山永固,让万民超脱苦海吗?”
玄奘合掌道:“阿弥陀佛,陛下,这真经乃是渡厄消难的法门,必定能保佑我主江山永固,国家繁荣昌盛。”
太宗一声长叹,揽须道:“日前司天监袁天罡与李淳风预言,我大唐江山自朕之后,将易手他人,我李氏子孙将会受尽荼毒,御弟,这三藏真经,能否帮朕化解此劫否?”
玄奘闻言大惊,“陛下,大唐盛世依赖陛下励精图治,方有如此繁荣昌盛的局面,这江山怎会易手他人?莫非袁天罡与李淳风是姑妄之言,危言耸听不成?”
太宗皇帝缓缓摇头,“袁天罡与李淳风乃是精通术数的贤者,预言无不精准,朕已经亲测过无数次了,这次的预言,必将应验,若三藏真经能化解此劫,御弟之功,千秋不灭。”
玄奘自己对这三藏经书能否化解国运的劫数没有半分的把握,他也不是那种欺君罔上的和尚,合十道:“陛下,贫僧也不敢保证经书能化解国运,但有一事请教。”
“但讲无妨。”
玄奘道:“国师既然预言有人谋夺江山,可曾明示陛下,未来的反贼何在?”
太宗道:“袁天罡断言,谋夺朕江山之人,已经在朕的后宫,但具体是谁,此乃天机,谁也不可得知了。”
玄奘闻听,合十道:“阿弥陀佛,如此说来,贫僧有了化解此劫的办法了。”
太宗喜道:“御弟请讲,若是化解了此劫,朕定会重赏。”
玄奘道:“贫僧已经深感陛下荣宠,赏赐就免了,为陛下分忧,乃是贫僧的本分,陛下,既然袁天罡与李淳风预言,那未来的反贼已经在后宫,可将后宫所有人遣送佛寺,命其早晚念诵三藏真经,以佛法化解其心中的暴戾,定会一心向佛,再也没有反叛之心了。”
太宗闻言大喜,“御弟此计甚妙,深合朕意,朕原本想将后宫三千佳丽,六院三宫全部处斩永绝后患,但恐杀戮太重,令人齿冷,一直犹豫不决,若是全部囚禁于寺院,就可免遭众人口舌矣,此计大妙!”
这番话令玄奘毛骨悚然,太宗皇帝为了保住江山,竟然要将后宫屠杀殆尽,要不是他这一说,后宫数千人将会丧生。
三藏真经,果然是济世救人的经典啊,刚刚回来,就解救了数千人的性命。
次日早朝,太宗皇帝传旨:将后宫三千佳丽,六院三宫,除皇后之外,全部遣送出宫,削发为尼,分别安置在报国寺、无忧庵、感业寺出家,永世不得还俗,钦此!
这道圣旨一下,满殿众臣人人称善,赞颂太宗皇帝是一位有德明君,不近女色,以江山社稷为重,乃是后世楷模。
后宫佳丽出宫,散入三家寺院,从富丽堂皇的皇宫大内,一下子到了清净枯寂的寺院,从此粗茶淡饭青灯古佛了此一生,佳丽们哭哭啼啼,如丧考妣。
却说这群佳丽之中,唯独一位与众不同,竟然泰然处之,随在队伍中,进了感业寺。
这位佳丽,正是太宗新近册封的武才人。
()
第256章 真经渡国运[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