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可令人诧异的是如今的大明,相较于以往,更加生机勃勃。
      军事上,军费充足装备豪华,兵工厂内一杆杆经过严格制造的鲁密铳,一门门崭新弗朗机炮和红夷大炮。
      被交在重新焕发生机的火器营中。
      一件件崭新的铠甲,锋利的刀剑,装备到了如今规模将近8万的精锐骑兵手中。
      经过之前的连绵大战,李伟亲自在统领骑兵和三大营。
      李伟无意中发现了,大明军队战斗力低的主要原因。
      文臣掌兵!!
      不论是孙承宗,还是袁崇焕,以及未来的卢象升和洪承畴。
      全部都是靠科举考试出身的文官,他们从小学的都是四书五经,礼仪春秋。
      虽然偶尔学习,兵书战策。
      其实不过都是门外汉文而已。
      文臣统兵,守有余而攻不足。
      例如,孙承宗和袁崇焕的策略都是修建堡垒,试图用消耗的方式来解决敌人。
      如此一来,指望他们消灭建奴不知要消耗多少财力物力。
      用文官统兵这种措施虽然对维护统治者的稳定统治起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它的坏处也是显而易见,其中最大的危害有以下几种:
      第一、文官对于战场形势把握不够,经常犹豫不决,缺乏主动进攻精神。
      第二、如果打了胜仗,主要的功劳都归给了文官,另外文官还有许多上升的途径,可武将的上升途径却十分有限,这导致的武将对于前途的迷茫,他们为没有上升的空间,只能从别的方式捞取利益,没错,就是金钱。
      比如经商、走私和克扣军饷,这就可以看见金钱对于军队战斗力的腐蚀,如此一来,大明也就没有足够强大的军队去保卫国家。
      第三、文官统兵,多是外派而来,而且从根本上瞧不起武将。
      这也就造成了文官和武将,貌合神离,以至于作战时,战事一旦受挫麾下各总兵官就扔下文官总督独自领兵逃亡。
      另一个时空中,未来会发生的松锦之战六总兵溃逃就是典型的例子,战事不利就扔下总督领兵逃跑,洪承畴是经久统兵的文官总督麾下各总兵照样不鸟他,该逃时照样逃。
      第四、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专兵,兵无常帅,导致军队的战斗力减弱。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生逢乱世文臣掌兵的弊处要远远大于利处。
      其原因除了五代十国期间频繁的政权更替,也是皇帝对自己的统治能力不自信的一种表现。
      要知道从汉朝的卫青与霍去病,到唐朝的李靖和侯君集,再到,大明的徐达与常遇春。
      每一个朝代,兵事最强盛的时候都是武将领兵。
      就连如今大明的死敌,不论是后金,还是未来的反王们,哪个不是武将领兵?
      在大明手下战绩平平的吴三桂、孔有德、耿仲明和尚可喜等人,投入到了满清的麾下,无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帮助满清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全都是战功赫赫之辈。
      所以说,不是

第113章 大明军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