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2章 太湖石[1/2页]

莽在北宋末年 贼秃秃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赶了几日路,赵莽三人抵达湖州归安县。
      休整一日,赵莽忍痛花费一贯五,从车马行租了一辆骡车,载着三人从归安驶往长兴县。
      此行目的地不是长兴县城,而是县城西北,六十里外的水口驿。
      骡车从长兴县城北路过,沿着太湖南岸往西北方向走。
      长且笔直的阔道如棋盘经线,把辽阔的湖岸平原一分为二。
      阔道两旁是一望无际的水稻田,如绿毯平铺在平原之上。:???
      田间地头,不时有戴草笠的乡农忙着除草,捏着稻杆察看长势。
      当捏到日渐饱满、硬实的稻穗时,农人们黝黑脸上绽露笑容。
      三人坐在板车上,相互倚靠着。
      赵莽手捧一本卫公兵法,看得聚精会神。
      书是在归安县花了三百文钱买的,手抄本,材质较差,纸张又软又薄,有些字墨迹晕染开,看不太清。
      但这丝毫不影响赵莽学习古兵书的热情。
      高进两手不时比划,嘴里念念有词。
      自从赵莽开始教他练习八极拳,高进便像入魔般,吃饭睡觉都在琢磨,细到手、眼、身、步,每一式都掰开揉碎,刨根问底。
      赵莽觉得,这家伙才是天生武痴。
      当年教他练拳的三外公,就时常骂他习武不够痴,所以练了十几年,火候依然不到位。
      而今换了一副天赋出众的身体,赵莽才真正做到意念通达,形神合一,在拳法上达到了前世根本不可能达到的地步。
      如果高进做了三外公的徒弟,有天赋,对于习武又足够痴,老爷子一定很开心。
      片刻前还阳光明媚的天气,急遽间乌云密布,一阵小雨毫无征兆地落下。
      车把式不慌不忙地披上蓑衣,戴上斗笠。
      赵莽赶紧把书放进书篓,撑起一把有几处破洞的油纸伞。
      打瞌睡的赵子??也被雨点惊醒,蜷缩在赵莽身后,脑袋努力往伞下挤。
      “莽哥儿,下回咱租一辆带车厢的好不?”赵子??小声道。
      赵莽哼了哼:“行啊,你出钱!”
      赵子??立时泄气,嘟哝两声,不敢再多嘴,紧贴着赵莽后背,像是从后面抱住他。
      赵莽浑身起鸡皮疙瘩,骂嚷了两句,这家伙才悻悻地挪远些。
      阔道上,行人越来越多,有的徒步,有的推车、赶车,有的骑马、骑驴骡牛,也有不知哪里来的官吏,乘坐抬舆,匆匆赶路。
      赵莽转头四顾,发现大部分人,好像都在朝湖岸赶去。
      忽地,高进手指着远处,惊呼一声:“快看,湖岸边有座山在动!”
      赵莽和赵子??急忙望去,果然看到湖岸边,有一座高耸小山在缓慢移动。
      一阵阵劳动号子声,从前方不远处的湖岸边传来。
      车把式懒洋洋地道:“那不是山,是块石头,官老爷们从太湖底捞出来的,叫什么太湖石,说是要运到东京,献给皇帝......”
      骡车驶到一处视野开阔地,车把式停下车,指着湖岸边道:“几个后生娃子,没见过吧,让你们好好长长眼!”
      三人站在路边,远眺湖岸方向。
      极远处,茫茫水域,烟波浩渺,那便是太湖。
      水雾朦胧的湖面之上,隐隐有两艘巨船停泊。
      湖岸边,乌泱泱、黑压压的人群,不下两三万人之多。
      一块目测有五层楼高,百余人手牵手才能围拢的巨石,矗立在湖岸边。
      巨石下方垫着滚木,从巨石周身孔洞穿过无数根绳索,在数不清的民夫、牲畜拖动下,巨石碾压滚木,缓慢移动着。
      一阵阵“嘿嚯、嘿嚯”的号子声,远远传来。
      如此巨大的石头,犹如从天而降,但凡见过之人无不心生崇拜,敬畏天地间蕴藏的鬼斧神工之力。
      高进罕见地露出满脸惊怔,喃喃道:“神迹啊~”
  

第72章 太湖石[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