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十一章 帝陵探险[1/2页]

蜀山悬剑录 大明终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世间怪事那有此,四十万人同日死。
      白骨高于太行雪,血飞迸作汾流紫。
      锐头竖子何足云,汝曹自死平原君。
      乌鸦饱宿鬼车哭,至今此地多愁云。
      耕农往往夸遗迹,战镞千年土花碧。
      即令方朔浇岂散,总有巫咸招不得。
      君不见,新安一夜秦人愁,二十万鬼声啾啾。
      郭开卖赵赵高出,秦玺也送东诸侯。
      ——《过长平作长平行》王世贞〔明代〕
      ……
      挖壕填沟、搬运土方,这世上恐怕没有人比得过孙氏兄弟。
      当白复决定先用阵地战消耗燕军有生力量时,第一时间找来了孙大善人和土行孙。请这两位倒斗界的宗师协助构筑龙门山工事。
      孙氏兄弟得知白复选定的阵地竟然是龙门山时,感慨万分,将自己家族的惨痛往事讲给白复。
      白复心道:“商王武丁陵寝里的这尊青铜大鼎,莫不是大禹九鼎中的其中一鼎?”
      白复将大禹九鼎的故事简要讲述一遍。
      孙氏兄弟听得目瞪口呆。怪不得帝冥鬼煞阵威力如此巨大,原来坐镇中枢的这尊青铜鼎竟有如此来历。
      ……
      土行孙道:“复老弟,龙门山前这道缓坡,正是殷商王室的王陵所在。地下大部地区被挖空,除了墓穴上方被夯实过,很多地方皆是浮土,构筑大规模陷阱极其容易。
      尤其是坡道中段,一米厚的浮土下面,是个巨大的地坑,仅靠一些梁柱支撑。
      依我之见,既然要在龙门山构筑防线,不如把中军营寨放在坡顶,把防线前移,放在长坡之上。
      燕军如要攻营,必然会沿着缓坡往上攻。只要将其诱入坡道中段。届时,搬动坡上的那些花岗岩,开启帝冥阵,就能让地面塌陷,将燕军悉数埋入地下。
      白复摇摇头,道:“我不能把三军将士的性命,交给玄冥鬼蜮之说。此计行不通。”
      孙大善人起初默不作声,这时咳嗽一声,附和道:“复老弟,吾弟之言,是根据我们的亲身经历提出的计策。
      一旦挪动那些花岗岩,地面就会塌陷,这是我们亲眼所见。
      况且,此举跟你之前的计策并不冲突。
      你还按原来的防御图设置防线,但可以把这些花岗岩放在两道防线之间。也就是说,在原先的壕沟矮墙之间多加一道防线。
      倘若帝冥阵无效,原定的两道防线也足以杀敌。”
      此计貌似两全其美,确有可行之处。白复这才同意土行孙之策。
      见白复应允,孙大善人面色凝重,沉吟片刻,仿佛下定了决心,对土行孙道:“兄弟,咱们还得下去一次。”
      土行孙大急,赶忙劝道:“哥,不行,太危险了。”
      孙大善人道:“虽然复兄弟同意了咱们的计策,但时间久远,我需要再次确认帝冥鬼煞阵是否依然有效。
      这尊青铜大鼎不仅关系到咱爹和二叔的生死之谜,更关系到唐军与燕军的生死之战。
      我这把年纪了,儿孙满堂,死不足惜。但如果不搞清楚墓穴的玄机,我死不瞑目。”
      听到这里,土行孙再不言语,紧紧握住兄长的手。
      ……
      孙氏兄弟花了两天时间,在一片灌木丛中找到当年那个遗弃的盗洞。
      精心准备后,孙大善人带着十数名唐军精锐,钻入盗洞,进入这片殷商王陵。
      进入盗洞前,孙大善人告诉白复,当年事发后,他和弟弟进入过盗洞数次,将孙氏族人的尸骸一一带回故乡安葬,唯独没有找到父亲和二叔的遗骸。不仅如此,那尊青铜大鼎也不见踪迹,希望这次能有所斩获。
      孙大善人入洞后,土行孙在洞口焦灼不安,目光一刻也不离开一条带着铃铛的长索

第四十一章 帝陵探险[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