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研究得如何了?还有专利呢?”
李浩来动力电池研究小组,不是跟他们讨论烛龙的。
他在夏沪这段时间都忙着面试研发人员。
因为新加入的研究人员过多。
他找华达集团要了一幢大厦安顿这些研发人员。
华众汽车那边的事情都交给谭雅去处理。
好在这时候华众汽车也没太多事情需要处理。
该招的人都招了。
公司已经运营起来。
李浩不过去也无所谓。
这时候华众公司杭城工厂那边,把原来的生产线都拆了,就等欧洲那边的自动化生产线过来。
其他技术人员,去和其他材料供应商谈合作,采购材料。
可以说生产线一过来,就可以生产制造。
华众公司夏沪这边的部门在干什么?
都在准备新车的推广计划了!
这速度……真是够快的。
李浩在乐影平台发布的‘全民汽车设计活动,也差不多要到收尾阶段了。
只要敲定了设计方案,将设计图丢给「研发中心」做设计改进优化,拿出来就能用。
之后就是新车型试产、送去做测试。
测试没有问题,直接开模,批量生产。
用「研发中心」来完善新车型设计方案,李浩相信不会有任何问题。
所以新车型测试不会有任何问题。
直接就能进入量产阶段。
这个速度是非常快的!
当然……也只有李浩、只有华众汽车能这么快。
换任何一家车企,要出一款新车,都不可能做到这么快。
其他的几个新能源电动车的造车新势力,从公司成立到新车敲定上市接受预定,基本都用了4年的时间。
哪怕是传统汽车:戴姆勒奔驰、宝马、大众、丰田这些车企,在自己的汽车平台上开发一款新车,也不见得能像李浩和华众汽车这么快。
电动车最核心的就是动力电池。
这方面的技术,李浩早就研究出来,交给浩鼎实验室动力电池研究小组去复刻。
并申请相关的专利!
“专利已经申请了……”
专利自然不用多说,李浩这边从「研发中心」获得的技术,都有所有的相关研究过程、数据……全部的记忆都有。
这些数据资料都是货真价实的,申请专利是没问题的。
复刻相关技术也很简单。
只不过受限于材料、工艺、设备的问题……是能复刻出相关的技术和产品。
就是会有一些差距。
“动力电池我们已经生产出来,并做了相关的测试,产品比您给的数据要低不少……”
高云和潘嘉石带老板到实验室,查看生产出来的动力电池。
调出这段时间测试的数据资料。
“和其他的车企使用的电池相比,我们的电池无疑要领先太多,按照目前的市场来看,我们的电池技术可以做个划分,做一个技术储备。”
“即便如此,也够其他车企追好几年了!”
哪怕因为材料、工艺和设备的关系,复刻出来的高能密度电池,达不到李浩使用「研发中心」研究出来的数据。
那也足够优秀!!
高能密度电池、固态电池的技术,和目前其他车企使用的动力电池技术,那不是一个级别的存在。
是两个时代的技术。
“安全性没问题吧?”
 
第58章 自己给自己专利授权[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