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帝国的土地改革制度进行的非常顺利,在徽州试点成功以后,大量的百姓来到土地局门口送上了锦旗,一些暴力抗法的地主老财也被送进了监狱里。
下一个目标,则就是军衔制。
军衔最早起源于十五到十六世纪的欧洲,是一种根据军人职务,军事素养来断定的一种衔称。
早在江宁战役时期,就发生了一些事情,营连级主官相继阵亡,各排没有一个统一的指挥,造成了一定的混乱。
如果那个时候有军衔制度,就可以推选出军衔最高的人为临时指挥官,同时,军衔也是军人的一种荣誉,是对功绩的一种肯定。
经过江龙宇和他的部长们的讨论,最终决定在人民军内部实行军衔制,军官和战士的等级制度不一样,军官共分为四等十二级,战士则分为五等十级。
军官分为帅将校尉,从高到低依次为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
战士方面,也区分了列兵,二等兵,上等兵,初等一级士官,初等二级士官,中等三级士官,中等四级士官,上等五级士官,上等六级士官,高级军士长。
兵役制度也改为了义务兵与志愿兵结合制度,义务兵就是在本人完全自愿的情况下,进行三年的义务兵役制度,三年后结合本人意愿及单位情况,晋升为一级士官,也叫志愿兵。
每年的六月,会进行一次全国范围内的大征兵,以师为单位组织新兵团,抽调骨干力量对新兵进行集中训练,然后下放连队。
对于国内现有军人的评级,也是严格把控的,因为人民军成立时间只有不到三年,评好了所有人都开心,评不好,要闹出大乱子。
没办法,华夏的第一波等级评定只能依靠参战经历来进行,人民军司令部先对各师主官进行评定,随后给各师下放名额,各师内部自行评定。
军衔改革制度的消息放出来后,那些从三年前就已经参加了的人也是格外的高兴,毕竟他们一路走来,出生入死,现在终于到了收获的时候,谁不开心。
而那些刚刚加入的人,也是觉得开心,毕竟他们没有经历过那些风风雨雨,评不了高级也不能说啥,最重要的一点是据说会发放证件,以前他们都是光发一身衣服,衣服一脱谁也不认你,但是现在只要拿着证件,那感觉就是不一样。
此时的江龙宇,也穿着自己的新式礼服在屋里走来走去,这件衣服是他亲自设定的,借鉴参考了后世小胡子的思路,虽然他干的事实在是不堪入目,但是他的军装设计风格确实不错。
大翻领和收腰的设计,完美的展示了他们魁梧的身材,还加上了肩章,穗带,袖标,双排领章,更有了一些高级的气息。
小胡子有一句话很好,没有一件帅气的军装,怎么吸引年轻人参军,这个确实没错。
与新式礼服同时出现的,还有新式的迷彩服,就是建国大庆上方阵的那件衣服。
与各国不同,人民军的军服不再是每个兵种都一样了,而是根据地形,着装不同颜色的迷彩,主要分为五类,沙漠,林地,城市,海滩,雪地,根据作战任务的需要,也有专门的定制迷彩。
在组织高级干部授衔大会上,所有人身上都穿了这种新式迷彩,会议组织放在了新建立的人民军司令部大楼,大楼内有一个全军作战指挥中心,旁边就是大型会议室。
会议室里的两侧都是玻璃,里面的人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外面的情况,中间是两个二十五排连坐的椅子,椅子中间有过道,顶上还装有大型的电灯,如果是晚上,这些电灯可以将这里照的如同白昼。
会议室的最里面,是一个垒高的演讲台,台上也放了一排桌子椅子,江龙宇沈秉成等人就坐在那。
“:同志们,在场的各位,都是人民军的元老骨干,时间最短的都是
第73章 土地改革[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