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九十章 尘埃落定[2/2页]

脉脉梨花凉 轻碧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待儿臣,你不能这样啊!”李伦挣扎着、咆哮着,鼻涕眼泪糊了满脸。明帝将头偏向一侧,硬下心肠不再看他。
      李伦终是被禁卫拖了出去,但直到被拖了很远,仍能听见他的嚎叫,“父皇,父皇,你们放开我,我是太子,我是太子,你们不能这么对我”
      他的声音终于慢慢淡了下去,直至消失。
      明帝仍坐在那里,久久不动。“父皇。”李晏唤了声明帝,他在等明帝的示下。
      明帝闭上眼,以手支头,向李晏扬了扬手,李晏明白,明帝这是想自己静一静,让他出去。他行了礼,退后几步。方走到门边,只听明帝道:“余下的你斟酌便是,不必来回禀了。”
      李晏知道他说的是与李伦有关之事,回身应了声“是”,安静地退了出去。
      李晏出了靖安坛,立即进宫,于宫中臣子惯常议事的窦德堂召来大理寺、刑部、按察司等相关各职司,安排人手追查,锁拿与李伦之案有关之人,此案从李恒起,至挖出李伦,牵连甚广,干系重大。按照明帝的意思,不能放过任何一个有嫌疑之人。
      因此,一连多日,李晏不眠不休,几乎都在部署、讯问、查看各类卷宗中度过。直到五日后,相关人等已缉拿得七七八八。他勉强才松了一口气。
      明帝比他稍晚回到常阳殿,一直闭门不出,便是连早朝也未去,只传话李晏命他领众臣议事。一直到五日后李晏拿了各类供状求见,明帝也未准见,只让怀恩传话,命李晏做好准备,次日早朝公布此事。
      第二日一大早,文武百官像往常一样,于祁安殿内位列两班,笔直而立,肃静中等待上朝。终于见到明帝出现。明帝高踞御座之上,面容藏于玉冕之后,看去肃穆笔直,威仪依旧。
      他先命李晏将李伦之事公诸于众,除了参与审理此案的朝臣,余下众人自然大为震惊。明帝不等众人收了震惊之色,紧接着便下旨,废李伦太子之位,毓王李晏日表英奇,天资粹美,即日起立为太子,正位东宫、以重万年之统、以系四海之心。
      此事不仅是下站文武百官,便是李晏自己也是猝不及防。
      要知太子废立乃是大事,往往是皇帝与朝中重臣商讨多日。但李伦做出这样大逆不道之举,废掉太子之位实属必然,讨不讨论也就没有那么重要了。但是,新一任太子人选直到明帝公布,众人方才知晓,这个却未免突兀了些。但话说回来。明帝膝下四位皇子,李伦、李恒皆牵涉案中,一废一死,剩下个晔王李珂尚未成年,其母也是身份低微。仅余下毓王李晏,李晏的生母淑妃已被追封为元嘉皇后,所以李晏无论身份地位都足以匹配。更何况,李晏入朝参政五年,才高意广,政事上颇有建树,引人信服,位立东宫也属顺理成章。所以,旨意一下,朝上几乎未有反对之声。
      下旨之时,正逢天明,朝阳喷礴而出,照着宇内海外,立时天色大亮,四野清澄。这仿佛是个吉兆。在流传后世的史官记述中有这样的话:大楚的新一任太子与日光一同诞生,昭示着大楚的来日必将蒸蒸日上,与日月同辉。史官的话更像是一个预言,大楚的确像记载的那般,天下长安,众生丰足,盛世清平,民生和乐。

第一百九十章 尘埃落定[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