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十七章 对与错[1/2页]

浮世阴曹 叶梵枫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后来呢,不会这个故事就说到这里就讲完了吧?”
      “你还想再听下去吗?”
      “嗯,我总感觉这应该有个结尾。”
      “就这样,那个男人心灰意冷了,也突然间发现自己的心空了。唯一曾经让他留恋的这个社会,对于他来说,这几年的时间里,实在是离自己太遥远了。他开始想着自己曾经发过的那份誓言,现在看起来对于自己来说是多么的可笑,而自己也不想再艰难的在社会缝隙中寻求生存。那一刻,他好像顿悟了一样,好像这凡尘俗世在自己眼中看来,就是那么的悲哀。他跪在地上,似哭似笑一样眼泪顺着自己脸颊滴在这片给过自己凄凉和希望的大地上。那一夜,一个20岁的青年突然间老了许多。他跟随老道士回到了龙虎山,并且决定拜老道士为师,专心在龙虎山上潜心修道。同时,也应验了老道士之前卜过的卦,必将有一个有缘人,需要自己去渡化。老道士心里也很清楚,一切都是因果,有因必有果,缘在因果之间。于是,过了几天,老道士正式收他为徒,从此拜入龙虎山天师教门下。”
      “到这里,就讲完了吗?”
      “还没有,他正式拜入了龙虎山天师教,成了一个小道士。在拜师仪式的时候,他发现老道士并没有带自己去天师府,整个仪式是在他们住的龙虎山腰的一个侧殿进行的,除了老道士和自己,居然没有一个人参加。于是,他问了老道士,为什么只有他们俩个,其他人呢?老道士笑了笑,好像知道他一定会问,就直接告诉了他。龙虎山始于东汉,由祖师爷张道陵开创,兴盛于晋,一共发展到现在有60多代了,一直一来都是正一派掌教,直到元朝末期的时候开始,龙虎山正一派就正式分成了两派别,一个是正宗一派,一个是术宗一派。正宗一派继承正统张氏,主掌龙虎山天师正一道天师教行政管理大权,而术宗一派则是独立自统,承袭继承大统龙虎山天师正一道天师教道术经典,降妖除魔,替天行道,普度众生。天师的传宗上是有一定规矩的,下一代天师继承上一代天师的时候,如果有遗嘱必将按照遗嘱,没有的话则是由教众会议决定。传子不传弟,传弟不传侄,传侄不传叔,传叔叔不传族外人,亲疏分明,长幼有序,向无絮乱。所以到现在只有正宗一派,还继续继承着龙虎山张氏一族的世袭传承。而术宗一派则大为不同,在还没分派之前,龙虎山曾遭受过一场大劫难,一场大瘟疫席绢了整个道家圣地。当时的伏魔殿执掌张五常,是当时龙虎山正一道天师教掌门的叔叔,他主要研修的就是道术。是他下山寻了草药研制了秘法,帮助龙虎山度过了劫难。此后,他又将历代道术典籍整合,将道术又修行到了一个高峰,所以自统为术宗。从那开始以后,龙虎山天师教正一派,才正式一分为二,一文一武,正宗在山上,术宗在山腰。他也成了术宗的第一代天师。又因为他一生无子,所以立下了誓定,凡龙虎山正一道天师教术宗一派,不必继承正统世袭制度,开放姓氏,有品德行之人可将道术传承下去。所以,术宗一派从第一代传到此处,已经百家传姓,但唯一一点没有变的是,上一代传给下一代,必须是有德行的人才能够得到继承。他听了老道士一番说法,心里好像明白了什么。老道士又告诉他,老道士当年在27岁的时候就继承了术宗一派的天师,在此之间,只收过一个徒弟,他也是孤儿,跟随着我上了龙虎山,我给他取名道号流云,但是在第六个年头的时候,有一次和我下山采药,赶上那时候山下连续10多天下雨,发了洪水,他不小心掉进了水里,被洪水冲走了,当时以为多半是没了性命。后来我卜了一卦,卦象上显示他应该还活着,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也不知道他现在在哪里。所以,你今天入我们天师教术宗一派,你算是平生我收的第二个徒弟,我给你取名道号何缘。你将做为天师教术宗第十六代弟子,你要谨记我道,日后要尽心专研道术,斩妖除魔,替天行道,发扬道法。于是,何缘跪地给老道士认真的磕了三个响头,又依照师门礼数拜了三清,以及龙虎山开山祖师张道陵、历代术宗天师,这才算正式入了门。”
      “哦,我已经大概猜到了故事里面的男人是谁了?”
      其实,我听大胡子从头到尾说了这么长的一个故事,几度在大胡子的眼神里我都看到了一丝伤感的东西,这些东西是无法装出来的,所以看得出来这个故事应该跟他有关,而他又和天师教有关,这是毋庸置疑的,那个老道士我猜测有可能是他的师父。
      “呵呵,你知道了,那我听你说说看,这个人到底是谁?”
      “我猜就是你,这个何缘就是你。”我突然很认真的说道。
      他听到后,神情一点变化都没有,很淡然的说:“既然你已经知道了,我就也不用隐瞒什么了,你说的对,我就是这个故事里面的那个少年,到最后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悲痛,我变成了何缘。那个老道士也就是我的师父第十五代龙虎山术宗天师普阳道人。你知道为什么老道士给我起道号何缘吗?”
      “何缘,什么意思?我还真不知道。”
      “因为我在没跟师父之前,一直都是不知道什么是缘,也找不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缘,所以总是活在自己认为是自己的缘的里面。这个道名何缘,就是何为缘,告诉我何必就追求不属于自己的缘。”
      我听的迷迷糊糊,感觉从大胡子的话里面蕴含了很多哲理性的含义,对于我这个年龄来说,可能还真的无法理解上去。但是,我一直对大胡子的真实名字很感兴趣。
      “能告诉我,你的真实名字吗?”
      “你是说我俗家名字吗?”
      “对,是的。”
      “我的俗家名字叫吕先何,从我还俗后到现在也一也直用着。我姓吕,先何名字是当年我在孤儿院的时候,里面照顾我的院长给我起的。”
      “哦,还俗,你还俗了,你现在不在龙虎山了吗?”
      “嗯,十几年前,那时候我已经跟随师父在龙虎山修行了8个年头,有一次替师父下山采药,采完药回来,在山底下的石板台阶一边的松树林子里捡到了一个女婴,当时她在襁褓里,哭得快没声了,小脸憋得通红,如果再晚一点捡到,一个小生命就没了。当时我慌了,但是马上就什么也没想,赶紧把她放进自己的怀里,带上了龙虎山。师父看到我抱回一个女婴,问我原由,我就将自己下山采药回来拾到女婴的事告诉了他。他看了看,我怀里的女婴,连连的叹气,也顾不上什么道家的规矩了,赶紧叫我把女婴交给他,很快女婴就缓了过来,并且哇哇的叫着。因为女婴正在哺乳期,需要喝奶。但是这龙虎山上除了一群道士,就是一群道士,哪来的女人。于是,师父给了些钱,让我下山赶紧去下面的村子里请一个哺乳期的女人上山给女婴喂奶。我就这么快赶脚的下了山,进了下面最近的村子,当听我打听有没有刚生完小孩的妇女的时候,又看我一身道士打扮,二话都没说,以为我不是好人,将我打了一顿,赶出了村子。最后我实在无助了,几个山下的村子都跑遍了。正巧有一个老头,看见我蹲在他们村外面,愁眉不展的。看我一身道士打扮,就问我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在这里悲伤。于是,我就把所有事情的原由都告诉了他。他一听我是从龙虎山下来的,并且是因为救人的事。他什么都没说,叫我在原地等他。过了一会儿,他带着一个妇女就过来了。对我说,他姓葛,这是他的儿媳,也是刚刚生产过,并且说了龙虎山天师教对他们一家有大恩,当年曾有一位下山的天师,救过他们一家,但是没有表示是哪一位天师,更没有说是什么样的大恩。反正当时也没去仔细问,老头和她儿媳就一同跟我一起上了龙虎山。到了山腰旃云殿,师父已经在那里等候了很长时间了,看见我回来了,就迎了上来,什么也没说,就把老头和妇女请进了大殿里。老头的儿媳进了里面的禅房,其他人在外面守候。过了一会儿,妇女出来了,说孩子没事了,就是太饿了。后来三四天里,老头儿子陪同老头儿媳都准时来山上给孩子喂奶,这样过去了一周多。后来,有一天老头和他儿子带着一只羊上了山,没见老头儿媳。听

第二十七章 对与错[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