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国公府做事很是不讲究,京城里但凡稍微对女儿好点的人家都不想跟他们府上结亲,宫里的永平帝跟皇后也都不管,外头的太上皇后更是对此不闻不问,宗室的作用这时候就显出来了,总不能真的要如此对待康明帝的血脉吧。
然而这些都跟贾玫没什么关系,她只是听说金氏的两个儿子在暗中帮助西宁郡王府金氏遗孤的时候,才感慨了一句金氏总算还会教导儿子而已。
西宁郡王府虽然倒得彻底,但也不是连襁褓里的小孩儿都要砍头的,历朝历代不管哪朝律法都没这个道理。但襁褓里的小儿就算被赦免无罪,也不是那么容易活下来的,若身边没有忠心之人托付,那么多半也是曝尸荒野的下场,甚至像秦可卿那样被送入慈幼局都算是极好的下场了。
贾玫如今在宗室的辈分也起来了,遇上了女眷什么事儿,少不得要她表个态,所以这一次镇国公府前后脚娶国公夫人和世子夫人的事儿,宗室里还有问她。
贾玫当即表示:“做事的人家镇国公父子,他们俩都不觉得有什么,咱们这些外人怎么好替他们感觉有什么呢?只要娶进门的姑娘身世清白,不是被强迫上了花轿的就行。”
宗正寺对那父子俩也烦得很好吗!
严格说起来镇国公那做老子的在续弦的事情上可一点问题也没有,毕竟他确确实实为先头的金氏守了一年。而做儿子的居然拿自己的婚事来跟老子打擂台,虽然知道做老子的也有问题,但在此时的普世价值之下,问题更大的只会是做儿子的,甚至一个不好还会被指责不孝。
不孝,在封建社会可是一个很大的罪名,若是落实了,任何前途就都没了。
甚至连皇帝若是被指责不孝,名声也要受损,进而被人怀疑继位的合理性或者能否继续在皇帝的位子上坐下去。
反正道理都已经摆在那儿了,既然你们俩互相坚持不听宗室调停,那宗室里也懒得管了。宗室这样一摆烂,镇国公和他家的世子反而开始着急了。
最终,世子的婚期还是放在了来年,毕竟镇国公确实不要脸,但用自己天然的身份来拿捏一个不受自己喜爱的儿子一点问题也没有。而世子只能投鼠忌器,最终在老嬷嬷的劝阻下暂退了一步。
这下子,不止镇国公自己松了一口气,就连宫里和宗室都松了一口气。
贾玫都不想回京城过年了,所以走的时候还特意去宫里打了声招呼,皇后也只比贾玫小几岁而已,虽然大婚的时候比较晚,但也知道儿孙多了屁事就多,还以为贾玫是跟自己感同身受呢,痛快地答应了贾玫不参加宫里宴会的事儿。
虽然入宫领宴是荣耀,但对上了年纪的老人家来说,进宫一趟挺折腾人,所以皇后对于五十多岁的老人家领宴的事儿一向采取自愿的原则。
然而她这个年依旧还是在京城里头过,年前贾母身边的大丫头鸳鸯突然急匆匆出城传信,说贾母觉得身子有些不好了。贾玫原本还当贾母随便找借口呢,结果神识一探发现贾母确实有些精神不好,至少看起来有气无力的,再没有往日骂人的精神。
贾玫心头一跳,她自从跟天道联系了一回之后,对这个世界总有一种模模糊糊的感觉,按理来说宝玉都
第177章 第一七七章[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