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李翰神采奕奕的出了门,只是原本计划好的宁氏也一同前去,没想到不知怎么就突然着了风寒!
李翰只能一人来往和李明约定好的地方,到了地方果然看见李明和圆觉大师二人正在乘船等候。
三人上船后,大船开始向鄱阳湖行进。
“据当地人说,这鄱阳湖近湖的地,连续数年,要么干旱,要么是洪涝!下官找李大人来的目的只有一个,彻底治理整个江州的水利,让百姓有田可耕,不再受天灾影响!”李明上船后直接感叹说道。
“哦?有这种事,我在水部没有听说过啊,李大人对百姓一片赤诚,本官一定竭尽所能帮助大人!”李翰也是由衷的说道。
“咱们这些天先私下走访些两岸的农户,了解下情况,也顺便看看江州的水系有没有治理的可能!”李明说道。
“好!正有此意!”李翰也是说道。
三人沿着鄱阳湖开始行进,一路上李翰不断拿出笔纸画着周边的水型地貌。
到了晌午,三人上岸随便找了个渔村,进去找了户门口晒网的人家走了进去。
“三位找谁?”一个中年渔夫在院中正在补船见三人走进村子问道。
“这位大哥,我等是来江州做买卖的商人,途经此地,眼看到了午饭时间,来此看看能不能找到人家用饭!”李翰上前说道。
“啊,能能,孩他娘,快快出来,来客人了,多做些饭!”渔夫连忙喊道。
“不敢白吃渔家的!这是我等三人的午饭钱!”李明这时候笑着连忙拿出一锭黄金说道。
“这是?金子?”渔家看了半晌突然反应过来,惊讶的说道。
“正是,烦劳渔家多叫些村中汉子,到周边多买些好吃的,然后大家一起用午饭,我这人有个习惯,就喜欢人多热热闹闹的吃饭,男女老少都来,我看你们村也没有几户人家,一个可不能少!钱不够了再问我要!”李明这时候走了过来笑着说道。
“够了够了,太够了,用不了,孩他娘你快出来去咱们村把人都叫来,这有个大善人请咱们全村的人吃饭!快去”渔夫连忙用衣服擦了擦手然后小心的接过一锭金子对着屋子喊道。
不多时村内男女老少都赶到了渔夫家中,搬桌子拿凳子。
还有的拿来自家新打上来的湖中大鱼,众人在准备等待的过程中,李明几人开始和村中几位老人交谈。
“老人家您高寿啊?”李翰先开口向一个老人问道。
“什么瘦?”老人疑惑的问道。
“就是问你多大岁数了!”旁边一个汉子笑着说道。
“啊,老汉今年七十有一了!”老人听后明白了说道。
“人生七十古来稀古来稀,老人家长寿啊!”李明这时候说道。
“唉,如今这年景越来越不好,讲究活着吧!”老人叹了口气周围的老者也都面露难色。
“怎么了,咱们这依山傍水的,而且大唐每家每户都有分地,再者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面前的大湖够您子孙吃上几辈子了!”李明说道。
“嗨,小官人说的倒也不错,但是也不是全对!”这时候一个汉子走了过来坐下说道。
“哦,这如何讲?”李明问道。
“要说前些年,咱们这湖畔村可是十里八乡中最好的地界!
咱们这湖畔村祖祖辈辈靠打鱼为生,本就是吃得饱穿的暖!
后来贞观太宗爷,又下令给每家每户分土地,咱们这本来就能打鱼,加上这分的湖边土地,不是吹嘘那时候,咱们这真是家家富得流油,外面的人都羡慕的紧。”老人这时候回忆着说道。
“是啊,当初贞观初年,咱们村加起来也就七八口子人,每家都是老幼妇孺,哪有壮年男丁啊!”旁边的一个老人也是说道。
“那时候就一个愿望,天天能吃上饭,死了也值了!”又一老人也笑着说道。
“那您老啊,肯定是吃上了!”旁边壮汉调侃道。
“后来呢?”李明继续问道。
“后来黄国公分封到此,优待佃户,减免自己领土的赋税,家中有老弱病残的干脆就不收租了,而且有吃不上饭的,还送粮食,别提多好了!
咱们这家家不仅能吃上饭,还能吃上白米饭!”汉子笑着说道。
“对啊,那时候米价也便宜,咱们种地的钱就能够一年的花销,打鱼的赚的钱都干剩,家家户户干的别提多有劲了!”老人也是说道。
“对对对,咱们得房子基本也都是那时候修的,像二傻,狗剩,狗蛋这些后生,都是那时候生的,那时候家家有钱有粮,都想着多生几个娃!”老人们都是笑着说道。
“哈哈哈,那日子确实过的不错啊!”李明也是笑道。
&nb
第54章 与李翰暗访[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