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sp;  刘文把钱放着小摊上,扭头就又向城里跑去。
      就听见后面传了一个声音说道:“咦稀!你看看,你看看,这弄嘞啥家什事?G!这可咋弄,唉咦…”
      刘文跑进了城,顺着西边的闹龙街开始溜达。
      关于这条闹龙街,还有一个小故事。
      相传,明朝万历年间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沈鲤的故居,就在这条街上。
      万历皇帝(万历虽未登基,暂以皇帝称之)幼年从师沈鲤。
      有一次,尚未登基年青的朱翊钧,专程到归德府来看望老师。
      他们君臣来到商Q城里,刚下车进入这条街,正赶上一群儿童在嘻戏打闹,冲撞了龙威。
      沈阁老好言相求,说这条街名叫“闹龙街”,主公到,有人闹,真是大吉大利,你日后必定能继皇位、登“九五”。
      但朱翊钧仍余怒不息,喝令太监赶快捉住那几个狂童。
      孩子们立马都吓跑了,老太监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躲进一家院子里并关紧了新油漆的黑色大门。
      这时夜幕已降临,沈阁老对朱翊钧说:“天色已晚,明天治罪不迟。”朱翊钧吩咐老太监,要记准这家的大门。
      可到次日,一街数十户人家无一不是新油漆的黑色大门。
      调皮犯上的顽童们,也都不翼而飞。
      查遍全城,一无所获,朱翊钧只好作罢。
      事后有的说这是人为,有的说是神仙显灵。
      搭救孩子们免遭祸殃的究竟是谁?
      这个疑案姑且不论,“闹龙街”却从此出名,流传至今。
      无论这个传说的真实性如何,但这条街却是古城众多街道中,最具人文色彩的。
      刘文从闹龙街一直,溜达到了西面的“垤泽”门。
      古城的西门这里比东门更加热闹点,这里的小商小贩比较多。
      在这里刘文又买了许多的“西关糟鱼”还有变蛋,这些都是不错的下酒小菜。
      走在路上看见一群小孩在哪里玩,嘴里还唱着当地特色的儿歌!
      “东关嘞叠溜,西关嘞钉,南关嘞鲜鱼朴愣愣,北关嘞蒸馍暄腾腾。”
      “小妈嘎,”
      “yǐ(尾)巴长,”
      “娶了媳妇不要娘,”
      “把娘bǎn(扔)到高山上,”
      “烙油馍,”
      “蘸点糖,”
      “媳妇媳妇你先尝,”
      “我去高山找咱娘,”
      “媳妇连说:这才对!”
      “找到咱娘,娘先尝!”
      这些儿歌刘文也很熟悉,前生小的时候自己和一群小屁孩也唱过。
      还有大人哄小孩睡觉时的~
      “嗷嗷睡觉吧,老猫虎?N来到啦。红眼绿鼻?N,四个毛蹄?N,走?N啪啪响,要吃活孩?N。”
      刘文走过这群孩子的身边,又看见几个小孩子在那里,拿着一堆小木棍挑着玩。
      边上有几个女孩子,坐在一旁唱着儿歌:
      “板凳板凳摞摞,”
      “里边坐个大哥,”
      “大哥出来买菜,”
      “里边坐个奶奶,”
      “奶奶出来烧香,”
      “里边坐个姑娘,”
      “姑娘出来磕头,”
      “里边坐个孙猴。”
      听着这些充满乡音的儿歌,恍如隔世!
      刘文此时也有点,想念前生的家了,也不知道现在家里什么样。
      看着这群孩子,随后刘文就走过去。
      从兜里掏出来很多的糖,递给他们吃。
      可这些孩子,有点胆小都不敢上前来拿。
      刘文只好笑着说道:“拿?N吧!送给恁吃嘞,不要钱!”
      最后有一位大概七八岁的男孩子,走上前说道:“谢谢!解放军叔叔,我昨个跟俺爹在广场看过你唱戏,你唱嘞可不孬啊!”
      刘文听了这个小孩子的话,心情顿时舒畅了很多!
      哈哈大笑起来!
      随后就离开了这里,回到了招待所,准备第二天一早就返回京城!

第236章 古城游玩[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