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瑶和元皓挨坐在马车车舆后面,马车的车轮发出微弱的吱呀声,车队行进的速度并不算慢,元皓却问道,
“瑶姨,说起来马车倒是比那时候我们走到六合山要快一些,但是也晃的厉害,不如走着舒服些。”
“若不是方师兄需要照顾,我也会选择徒步,赶路还能御剑,能快些。”
元皓看了看路,又扫视一番路两旁,不解的说道,“我记得五年前走这条路就是这样,真是一点也没变,反倒是历阳城、小月城附近的路要平坦宽敞的多。”
翁瑶笑了笑,说道,“这条路还是行商的车马常走才能留住的,若不然就要长满草木了。那些大城和村镇周围,人们需要耕作和行商,当然要专门把路修平。”
元皓点了点头,想了一下,问道,“那为什么不把这些路都修一修呢?”
“这些路只有行商的车马走,他们又哪有功夫来修这么长的路呢。”
元皓了悟的点了点头,说道,“我曾听北滩行商张大哥讲过,一地通常只有几户行商人家,确实人微力薄。”
“是这样的,可大城就不同了,不管是远的大城还是近一点的村镇,行商都要往来于大城,所以大城很需要宽阔的场地和平坦的道路。等下到了历阳城,我带你去看看。”
元皓笑着点头说好。
从六合山脚下到历阳城并不远,说话之间便到了,剑阁的车队并不打算停留,翁瑶带着元皓下了马车,原地对众人说道,
“各峰出世行走的弟子便由此出发,去往各峰首座吩咐的大城罢。云殊峰弟子便继续与贾师兄的车队一起走。”
各峰出世行走弟子齐声应是,便道别一番,分别往不同的方向去了。
翁瑶目送各峰弟子离开后,又对贾连筠说道,
“贾师兄,你领车队继续走,我领元皓去历阳城里,稍后会赶上来。”
贾连筠笑着说好,坐在车尾的丁珊宁听到了,小声说道,“我也想跟着翁师姐。”
翁瑶却像没听见一样,领着元皓走向历阳城。贾连筠对丁珊宁笑着说道,
“翁师妹应是对元皓有什么吩咐,咱们继续赶路罢。”
丁珊宁闻言看着翁瑶和元皓的背影,看二人边走边说着话,好像很熟的样子。
当年元皓在历阳城只是吃了一顿饭,未作停留,因此对历阳城的印象便只是,如小月城一样很大,城墙更坚固,来往的人很多,而且很多人都背着铁器。
二人在历阳城中转了一大圈,细细看来,不只是路人多有背武器者,城中铁铺数量之多,堪比药铺之于小月城一般,每条街都有一两家铁铺,或是做工用的斧、锤,或是炊事用的锅、鼎,或是用于防御的刀、剑,或是农耕用的犁、锄等等,比比皆是。
翁瑶介绍道,“历阳城盛产铁器,铸铁技术闻名天下,可以说天下用的铁器几乎都出自历阳城。”
元皓见外来的行商车马拉运来的多有药材、丝布、农货等等,在历阳城装上车的则是各种铁器,真可谓络绎不绝。
“历阳城民风尚武,又盛产铁器,虽临近六合山,却往往城民自己就能解决许多城外的凶兽和恶徒。”翁瑶边走便说着。
元皓叹道,“所以六合山出世的弟子都没有在历阳城停留的啊。”
“但通常弟子们不论是出山还是回山,都会在历阳城整顿,只不过这次不同往常罢了。”
天已经黑了,元皓叹道,“历阳城也很大啊,比小月城还大。”
翁瑶笑道,“历阳城比小月城大许多呢。”
元皓挠头道,“啊,是吗,我只是感觉大一些,比较不出来,呵呵呵。咦,瑶姨,那是什么?”
顺着元皓指的方向一看,翁瑶笑道,“那叫影子戏。”
只见一群人围在一块白色幕布前面,布后面亮着火光,布上有两个模样怪异的小人,分别拿着刀和枪,上窜下跳的对打,那招式似乎还有模有样,布后还不时传来击木声和铁器碰撞的声音,围观众人不时发出阵阵喝彩。
元皓第一次见,觉得新鲜有趣,想起曾在小月城见过的力士,也像这般表演给众人看,便说与翁瑶听。翁瑶听了说道,
“你说的那个是杂耍,与这影子戏一样,都是世人的表演。不过说起来,这些人却也比普通人要强上不少,可以说有些人一定程度上算是修炼出了一点灵体,只不过多数都是在部位上的。比如你还没见过有人用头就能顶碎石板,他的头部是有灵体的。”
元皓想起那个猜扣碗的老者,说与翁瑶听,然后说道,“那老者便是在手上有了灵体吗?”
“不错,他可算得上是以灵御手,手上便快了许多。不过那时候你看不清,现在若再看,定然能看的清清楚楚。”
元皓有一丝了悟,说道,“他们虽然不是灵修者,但是也因为勤学苦练,也算修了灵。”
“正是!元皓真是聪明。”说着,翁瑶还抬手揉了揉元皓的脑袋。
元皓有些窘态,明明自己比瑶姨还要高一些,却被她当小孩子一样当众揉脑袋。
翁瑶却最喜欢看他这副样子,开心的说道,“走,瑶姨带你去吃历阳城最好吃的食肆。”
而此时,贾连筠的车队,正行到河东村,却并未进村停留,而是毫无停留的绕村而过。村中有两人在不起眼的角落,冷眼看着这支车队经过,其中一人说道,
“主上真是英明,剑阁的人果然将方逸嵩送往药王谷了。”
“罗陀,既然他们不停,我们如何下手?”
“跟上去,另找机会。”
两人刚要动身,却见身前出现一人,冷声说道,
“罗陀,祸断,主上有令,此番行动作罢,速速返回黑山。”
其中一人诧道,“左星,主上为何改了主意?”
第二十二章 重逢[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