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4章 老百京的小生活[1/2页]

四合院:六十年代的帝国时代 下雨的霖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刘洪骑着自行车哼着歌,开始琢磨自己去哪个澡堂子洗澡。
      澡堂子早年间并不叫这个名儿,而是叫香水堂,因为这时候百京人家里都没这个条件。
      尤其是到了冬天,冷啊,都得上澡堂子泡澡,而这水相当金贵,这才是‘香水堂这仨字儿的真正由来。
      正是因为苦,没有那个条件,所以每个人都特别珍惜难得的泡澡机会,每次上澡堂,一待就是一天。
      从某种层面来说,这才是正儿八经的‘老泡儿,毕竟他老在里边泡着。
      这人分三六九等,澡堂自然也分四个档次。
      头能档次的叫东升平,尤其是它家的三楼,头号包房,搁过去老百京叫官房,但凡是跟这儿洗澡的人,非富即贵,在这儿不光洗澡,还能眯一觉。
      第二等,清华园,价格三毛钱到一块不等,这就看想享受什么样的服务了。
      第三个档次是盆堂,来这儿洗澡的人,几乎都是工人,勤俭节约,没太多讲究。
      最低档次的则是散座儿,三教九流,什么人都能来。
      出名的澡堂子一共有十四家,分别是清华园,桐园儿,宝泉儿,颐和园,松竹园,裕华园,华宾园,华宾园分号,德丰园,兴华园,一品香,东升平,清华池,鑫园,整整十四家。
      谁说泡澡是东北文化啊?明明是百京的嘛。
      “不对,先去西单,弄弄头发!”
      刘洪不喜欢短发,整的好像秃子一样,但是头发杂乱无章的野蛮生长,刘洪也不喜欢。
      这打民国开始,发型就多了,什么光头、平头、寸头、分头流行起来,大部分人喜欢光头。
      解放后,虽然有了一些固定的理发铺,但是走街串巷的剃头匠还是很多。他们大都手里拿有一铁器,人称为唤头,形状似大镊子,用小棍自下向上一拨,便发出“呛啷”一声,随走随响,以召唤主顾。
      当时,他们除剃头刮脸外,还为客人掏耳朵,按摩、推拿、正骨。
      有句俗话“剃头挑子一头儿热”,是因一头是专为客人洗热水头的地方。
      上边是一铜盆,下盆架为放热水的小火炉,而圆笼边立一旗杆,旗杆上有青丝穗,其下边有一寸斗。
      老百京人应该都记的,胡同里总有那么几家熟悉的理发馆儿。老款的理发椅、电推子、修面、铰脸、刮脸等,真真的一条龙服务全活儿。
      剃刀磨的锋利了,用热毛巾烫软胡子,开始刮脸。现在的理发店还有这么手工的刮脸活儿么?给你刮出血了你也得忍着点。
      刘洪现在要去的,是西单第一理发馆!
      这西单第一理发馆是五五年从上海引进技师在北京开业的,坐落于西单北大街。
      刘洪起了三十来分钟,问了好几个人,差点没迷路,这才找到理发馆。
      推门一看,发现就一个顾客在理发,刘洪松了口气,这赶得真巧。
      “叔!大背头,打油,会吗?”
      那穿着打扮很得体的中年人笑了笑,用木梳把自己的头发使劲往后梳,那意思就是我会,今天你这钱我赚定了。
      刘洪进去,交了钱和票,开始一边洗头一边等,看样子马上就到自己了。
      和刘洪上辈子理发后付费不同的是,那时候理发都是先交钱,店里有专门卖票的,顾客拿了票就可以开始等了。
      西单第一理发馆被叫做“西单第一”,在这年头可是服务优质的高级场所,你要是来一趟这理发,那你可算是走进时尚了。
      等轮到了刘洪,这理发师傅一边上道具对着刘洪的脑袋,就是一顿眼花缭乱的操作。
      一边理发,嘴里也不闲着,跟刘洪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
      “小同志,你这头发真好啊,乌黑锃亮的。”
      “啧,这不是我年轻吗?过个几十年,头发也得白!”
      “哈哈哈!”
      这年头理发没有那么磨叽,时间都很短,像刘洪这用时十一二分钟已经算是时间长了。
      打打衣领,把碎发再拍一拍,出门都那一刻,刘洪感觉整个人都感觉精神了许多。
      下一站去哪儿?清华池啊!不过人家其实叫清华园,门票三毛。
      其实刘洪现在都已经算是来晚了,为什么呢?
      因为老百京的澡堂子有个特点,你可以早晨一开门就进去,晚上满天星斗时再出来,只要你不怕泡秃噜皮,爱泡多久就泡多久,绝对没人催你。
      这年头到澡堂子去,不说洗澡,而是叫泡澡堂子,重点就在这‘泡上,热水一泡,舒筋活血,从骨子里往外冒汗。
      舒服啊!
      不过刘洪没办法等明天了,只能现在就洗,交了钱,进去就脱光光,一大堆人光溜溜的泡在各个池子里。
      刘洪也不认识谁,就听他们吹牛逼,听听四九城各地方的家长里短,怎么一个自在了的?
      爱泡澡的百京人,除了舒服以外,还有一大乐趣,那就是交朋友聊天,这些老澡堂子几乎都是老百京人捧场,一进来都是自个儿认识的老街坊,满池子京腔京韵,用老北京人话说提笼架鸟,三教九流,嘎杂子琉璃球儿,谁不泡澡?
      这帮人,好家伙,那真是什么都聊,无所不谈,在这里,一个个都坦诚相见,感觉无比松快,老爷子互相调侃几句,更是显得亲近快乐,花钱不多,但大伙儿享受着朴素的快乐。
      身心感受到了无比的放松,爽快,往屋里一坐,潮乎气儿,热乎劲儿一上来,甭说泡了,恨不得直接躺那先睡一觉。
      要不说百京的爷就是爷呢,一个个的聊着国家大事,指指点点的,对于一些不太好的,那是七个不服八个不忿的,听的刘洪都害怕啊。
      这是能说的吗?这是能讲的吗?
      刘洪见有个老头喝茶呢,刘洪喊门口的哥们再来壶茉莉花茶,这泡的上来不气的时候,喝一口茶水顺顺,甭提多舒服了,出池子走道儿都轻快!
      那老头见刘洪要了壶茉莉花茶,乐呵呵的说道:“小伙子,这泡澡最享受的就是在热腾腾的池子里,泡透喽,出来盖上雪白的浴巾在床上迷瞪一会儿!
      这要是再喝上一口茉莉花茶,从骨头都肉都觉得松快,咱们这泡澡堂子,要的就是这种逍遥自在,尤其是一边儿泡澡,一边儿溜嗓子,甭提多惬意了!”
      旁边的人基本上一人一壶茶,一个个满脸的舒爽,刘洪也被迫的参与了聊

第54章 老百京的小生活[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