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53章 盐铁会议6[2/2页]

攀龙化鸾 侠云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最后,见霍光一直不出面阻止这方面的争论,丞相田千秋终于忍不住了,他在一天的盐铁会议中大声宣布,盐铁会议要想继续下去的话,与会的人都不得再谈论与朝廷外交政策有关的议题。
      老好人发脾气,还是很有威力的。
      于是,那天的会议便转到了下一个议题治国理念。
      对于大汉朝的治国理念,从汉高祖刘邦开始,一直到汉武帝亲政之前,大汉朝的执政们实施的都是黄老之策,也就是说,事实上,被后世儒生们极力推崇的文景之治,其实根本就不是儒生们的功劳,而是道家学派的功劳,跟儒生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汉武帝亲政之后,到执政中期,都在主动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统治政策,可是,到了后期,尤其是汉武帝任用桑弘羊之后,却在事实上改变了统治政策。
      后来,汉宣帝用了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加以概括:霸王道杂之。
      具体做法就是德刑并用。
      汉宣帝认为,不能只信用儒生,
      这种理论的渊源原本就是先秦儒家和法家的思想相互结合,以儒学为主题,法家思想作为一个重要方面,同时吸收墨家道家和阴阳家等的思想杂糅而成的。
      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立刻发现儒生好虚言,而少实绩的特点,这一点,在金系官员的衬托下表现得尤为明显,特别是在边郡城市。
      汉武帝时期,着名的定襄郡惨案,就是儒生不作为造成的恶果。
      后来,为了能够达到恩威并用、双管齐下的目的,汉武帝才大力推行霸王道杂之的政策。
      汉宣帝可以说使用这种治国政策的集大成者,不过,因为汉宣帝本人过于念旧,一直舍不得废弃糟糠之妻许皇后所生的独子汉元帝,在汉宣帝时候,汉元帝就成了真正事实独尊儒术治国之策的第一个皇帝。
      桑弘羊本人表面上是以法家学说作为指导思想,其实,他是个杂家,就如同吕不韦一样。他主张依法治国,坚信刑法可以止暴,特别推崇严刑峻法的作用。
      他认为治民之道不在教化,而在严格执行法治,让百姓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有了严刑峻法,百姓平日里就小心谨慎,奸邪也自然就会止息。
      针对贤良文学对一些酷吏的指责,他认为酷吏并不全都是贪婪、残暴之徒,比如,郅都、宁成、赵禹、张汤、尹奇和减宣,这六个人不但立身极正,而且,清廉自守,全都能够作到以法治事,对犯法者雷厉风行地加以处决,毫不手软。
      现如今,汉武帝时期,十大酷吏当中,唯一一个还活着的酷吏就只有减宣一个人了。不过,他之前已经跟随卜至忠一起致仕了。
      所以,凡是他们治理过的地方,全都能作到寇止奸禁,取得良好的治绩。与贤良和文学们所说的完全不同,百姓们的生活没有变得更差,反而变得更加富足了。

第753章 盐铁会议6[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