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35章:大捷[1/2页]

我的历史聊天群 一缕烟丝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霍去病对汉武帝刘彻坦言历史聊天群之事,他们将来会如何谋划……这些王宇都无从得知。
      华夏帝国。
      此时,因为北面战事突然紧张起来,为了保证战事顺利,大明王王宇正奔波于:燧皇世界,原界,华夏帝国世界之间。
      把从燧皇那里换来的一万多石粮草先搬到原界(原始世界),再将从原界收集的粮草,搬到华夏帝国,最后在由运粮兵马,把这些粮草运送到北面的战场。
      北面的战场,面对的自然是清军。此次,多尔衮和豪格两个率数十万大军南下,欲破关。
      镇北大将军王永吉负责应对,以守为攻,粮草是基本保障。
      把粮草搬回华夏帝国后,大明王王宇又召集军机处的人议事。
      所谓的“军机处”,就是有原来的五军都督府改变而来。
      现在军机处的人员有:张良(吏部尚书兼参谋),诸葛亮(户部尚书兼参谋),温钟瑞(兵部尚书),曾辉(工部尚书),任斌(兵部左侍郎),魏东(禁卫军统领),杜勇(禁卫军副统领)等人。
      还有没在场的将军们:镇东大将军吴三桂,镇北大将军王永吉,镇西大将军孙尚香等人。
      军机处也是设在皇宫内的一个大殿内,大明王王宇坐在上方,环视前方的众人,说道:“本王这些天,筹备到了两万石粮草,至于怎么得来的,你们不必过问,问了本王也不会说。”
      说完,他看了看诸葛亮。在场的,只有同为历史聊天群群成员的诸葛亮明白。
      魏东,张良还好说,其他人都不能说。
      温钟瑞,任斌,曾辉,杜勇四人也识相的没有多问。
      “大明王,现在多了两万石粮草,加上原来准备的粮草,最少能支持北面将士们两个月的粮草所需。”
      兵部尚书温钟瑞心里合计了一下,然后行礼说道。
      战争,也离不开工部的辅助,因此工部尚书曾辉进入了军机处。
      “两个月……”
      大明王王宇点头道:“希望,南面和西面的战事早点结束,就算结束一方也好。”
      三面作战,时间越长,消耗越大!
      更何况是在这兵荒马乱,又是小冰河时期最严重的时候!
      诸葛亮站出来,行礼道:“大明王,根据情报,此次多尔衮和豪格,各自号称二十万兵马南下。虽然其中有不实,但估计也有二十多万,估计是倾巢而出。
      看来,他们也得到了南面和西面的战事消息,想趁着我军还未与南明朝廷和张献忠分出胜负,没有多于兵力支援北面战场时,一鼓作气,破关南下!”
      诸葛亮刚说完,张良就接着道:“是啊,王永吉将军虽然有八万余兵马,面对二三十万敌军,即使是固守,也显得有些势单力薄了。”
      说到这里,张良看了看魏东和杜勇,道:“或许,可以让部分禁卫军前往支援。”
      有人不同意,兵部左侍郎任斌出列,行礼道:“大明王,臣觉得张尚书大人所言不妥。
      禁卫军如今也只有三万余人,其中三成都是新兵。他们负责守卫京城都算勉强,要是分出部分前往北面战场,那谁来守卫京城?
      万一,清军出奇兵直入京城呢?”
      然而,张良还是坚持自己的看法,反驳道:“任大人,你也许只是看到禁卫军的人数不足,而没亲自见过禁卫军的实力,以及禁卫军使用的新火器吧?……即使是那三成的新兵,现在也有不俗的战力。
      更何况,这也是对禁卫军的检验。作为士兵,不上战场,永远无法真正成长起来!”
      兵部左侍郎任斌依然坚持道:“非常时期,不可轻易冒

第135章:大捷[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