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73章:大秦之变[1/2页]

我的历史聊天群 一缕烟丝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历史聊天群中,众人在讨论玉米的问题,已下线的韩非不知情。
      他扮作游子,前往前方的村落。
      村落,有几十户人家。
      地里间,各家各户正忙着春耕。
      经过一处田地,韩非停住。田地里有男女老少共六人在忙碌着,应该是一家人,而且是三代人一起。
      正好其中的最年长者,在靠近路旁休息。
      见韩非走来,也只是看了一眼没有说话。韩非的打扮,一看就是个读书人。
      “老丈,我是游学而来的游子,第一次来咸阳城,不知可否告知此地距离咸阳城还有多远?”
      韩非礼敬的问道。
      他如今有四十多岁,吃了一个三年万寿果,年轻了一些。而眼前的老人,估计年近七旬,在这个时代,已是少见的高龄。
      老丈打量着韩非,好半响才开口:“游子?……可否是前往咸阳城,想入大秦学宫?”
      这位老丈虽然大字不识一个,可是村里定期就有人来宣读“大秦报”,自然知道越多以前不会知道的事情。大秦学宫,也是从听人宣读大秦报而知道的。
      秦始皇嬴政去过华夏帝国后,回来也采用王宇和朱元璋的那一套,安排人下乡宣读大秦报,要让大秦的人都知道大秦报以及大秦报报道的内容。
      最大限度的利用大秦报,获得大量的影响力值。
      大秦学宫?
      和齐国的稷下学宫一样?
      自然扮作游子,去大秦学宫是正常的,韩非点头道:“正是想前往大秦学宫,但现在有些迷路,不知距离咸阳城还有多远,老丈可否告知?”
      田地里,老丈的家人朝这边看过来,有人问道:“爸,没事吧?”
      要是韩非是歹人,他们就会拿着锄头打过来。
      老丈朝家人摆了摆手,笑道:“一个远来的游子,问路,要前往咸阳城。”
      游子?
      众人看了看,韩非虽然是四十左右的外表,留着胡子,但一看就是读书人,也就没有在盯着。
      韩非笑着道:“老丈,您们一家人忙着春耕,是种的粟谷吗?想必今年又是一个丰收之年。”
      “这两年都是丰收之年,今年也不会错。”
      老丈身体健朗,气色红润,满面笑容道:“如今我们不再挨饿,不再受战乱之苦,可以安心过日子。这都要感谢始皇帝陛下!”
      说着,老丈朝咸阳城的方向一拜。然后继续说道:“这里种的不是粟谷,而是玉米。玉米是始皇帝陛下赐予我们的,有了它,许多不适合耕种粟谷的地,都可以种上玉米,而且还可以开荒,所得土地归我们自己,种上玉米也有不少收成。
      除了玉米外,还有红薯和土豆,真是神物,一亩地的红薯比粟谷多太多。
      现在,有了玉米,红薯和土豆。我们再也不会挨饿,还有多于的粮食来喂养些家畜……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了,这一切都要感谢始皇帝陛下的恩赐……”
      玉米,红薯,土豆是何物?
      嬴政现在如此得民心,和历史上的暴秦差距甚大,难道真的已经改变历史?
      韩非疑惑,他虽然看过华夏历史书,但时间短,他没太注意玉米,红薯,土豆的事情。
      而且,刚进入历史聊天群不久,韩非没怎么看过往的聊天记录。
      看着老丈的笑容,韩非确定,老丈一家人现在生活的不错。
      老丈似乎忘了韩非是来问路的,继续滔滔不绝的说着:“以前可是很苦的,吃不饱饭,随时可能饿死。不过,这两年好了,始皇帝陛下关心我们了。
      有了玉米,红薯,土豆,我们不再挨饿。而且赋税少了许多,我们就有了不少剩余的粮食。
      而且,半月前始皇帝陛下下诏,昭告天下,废除连坐法,五马分尸,凌迟等数十种酷刑,恩泽天下,让我们不再受酷刑之苦……”
      这些,都是从宣读大秦报时听来的,听多了,老丈即使不识字,也能学着说些有涵养的词语出来。
      不知道

第173章:大秦之变[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