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32章 穷欲无尽鬼[2/2页]

将灵大陆 梦寐蓝衣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发出璀璨的火光。
      风劲帆满海天阔,附指波涛更从容。海天无垠,海水温暖又凉爽。脚底踩着柔软的沙滩,身体被海浪微微晃动着,视线可及遥远的天尽头。纵横海天,走向深蓝,壮志凌云,搏击长空云归入海龙千尺,霞满长空鹤一声。唐吕岩《蹭陈处士》淡蓝色的天空、深蓝色的大海,白色的游艇行驶在海天之间,放眼望去,蓝色几乎成了唯一的色彩,无垠又纯粹。碧海蓝天间,七彩的霓虹就漂浮在他身后,让人仿若置身仙境,但此时此刻,再瑰丽的天地景色,也比不上他淡然的眉眼。明明烈阳当空,但前方那座断山却夜幕降临,碧海涌动,潮起潮落,一轮明月悬挂,让人感觉到了阵阵空明,虽有涛声,但却有一种安谧与祥和的气氛。在秋天,水和蓝天一样地清凉,天上微微有些白云,水上微微有些波皱。天水之间,清明、恬静、深邃。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佛与天涯的白云已渐渐地变成红霞。
      佛中有云鹤,海中有水月。
      有没有西天极乐世界慈眉善目的如来佛祖,或者三十三层离恨天兜率宫悠然自得的太上老君难得糊涂,难得欢喜心。《金刚经》中释迦摩尼世尊说:“你们呀,太年轻,太单纯,总是想着怎么才能见佛,怎么才能成佛。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他在想,如果信仰本身就是一种力量,如果口诵佛号真的就是一种功德,那我也不介意相信他膜拜他,我可以念一万遍阿弥陀佛,我不用去极乐净土,我只希望你能平安。“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那是佛陀说话的方便,方便我们去理解,又不希望我们误解。众生都具有佛性,众生都是未来佛,所以我们应该怜念众生、珍护众生,在菩萨玄奥的世界里,众生与佛等无差别,所以,与每一众的每一因缘都应视同为启开佛智的因缘。在佛法所讲的三种慈悲,有一是\"众生缘慈悲\",是在慈悲与智慧是佛道的双足,而因缘正是引道双足前进的眼睛。芸芸众生需要经历千难百劫,尚求个善果,佛祖只需拈花一笑,便已超脱。我受过孔子的教诲;听过梵天的真理;也曾坐在菩提树下,伴随过佛祖释迦牟尼。可我现在仍是懵懵懂懂,信不信神明,我还在斗争。佛经里说:“佛能空一切相,成万法智,而不能灭定业。”佛不能灭的定业,谁能灭呢?只有靠自己了。金刚经也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道见如来。”——什么才能见如来呢?心才能见如来,所以应先求自己的心。大般涅磐经说:“二种庄严,一者智慧,二者福德,若有菩萨具足如是二庄严者,则知佛性。”菩萨之庄严,那是由于世界本来如是庄严。庄重典雅的如来佛祖端坐罗汉中间,真是形态各异,惟妙惟肖。那百座寺庙悠然散淡地镶嵌在五台山,使五台风景充盈着禅意的芬芳,每一座寺庙被无数高僧的故事丰润着,他们用世情超越个人境遇,借佛法普度天下苍生。传说中观世音是四大菩萨之一,他相貌端庄慈祥,经常手持净瓶杨柳,具有无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疾苦。当人们遇到灾难时,只要念其名号,便前往救度,所以称观世音。卢舍那是报身佛,而大日如来是法身佛,虽然如来在立名的时候,把法身与报身立在同一名下,以表示法、报不二,但两者之间还是有细微区别的。所谓法身,代表了佛法本身的智慧;而报身,则是指佛领悟佛法以后凝结成的身体。法身只有一个,报身却有许多,弥勒佛也是报身之一,与卢舍那性质一样。所以卢舍那佛与弥勒佛同样容貌,可以说得通,但大日如来与弥勒佛同样容貌,却是佛法难容!佛是最高级的,佛底下是菩萨,菩萨底下是罗汉,罗汉分成两类罗汉——缘觉罗汉和声闻罗汉。缘觉罗汉,因缘际会才能成罗汉。声闻罗汉,是听佛讲法才有机会能成的罗汉。但甭管声闻还是缘觉,反正做了罗汉就摆脱六道轮回,就可以入涅??。佛教认为有不生不死的状态,就是涅??,和咱们认为人除了活着就是死的状态不一样。我觉得你非常有灵性,是唯美的居士,因为美才信佛,因为佛是唯美的人。我欢喜佛,及所有的菩萨或禅师都是没有名字,像天上的云一样,都是美的化身,也不说教,大家多活在鲜花里。像春天的蝴蝶、蜜糖和彩虹多是无名的;像大河边上的水上人家,数千年活在美好的时光里。向上的枝条是在说:\"上合十方诸佛本觉妙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向下的柳叶则是说:\"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第632章 穷欲无尽鬼[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