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91章 杨烈取汉中(10)[2/2页]

高武三国之我是战神 穿越三国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如今别看武都太守段炜兵势浩大,但汉中本就属于易守难攻的山岭地形,凉州那里有事骑军居多,说是三路大军,其实另外两路,还在山里修路呢,只要堵住段炜本部,拖延些时日,许都那里,曹司空的调停使者也该到了,毕竟当初曹司空可是特意派人来联络过自己,封官许愿不说,就是在西海生事,也是得到了那位使者的赞同的。
      别看韦端是个凉州牧,但在许都那里,谁不知道,他不过是长安的一尊傀儡罢了?以曹司空把持朝政的能力,自己这里不会有事的。
      所以,张鲁坐在汉中太守府中,还在做着美梦呢。他却并不知道。就在韦端的表章送到许都,被荀??垂??螅???倒?痪涓刑镜幕啊
      “居然敢这么做?还被人抓住了把柄?这下张鲁估计是完了。至于他的死活,就看杨烈鲍鸿还有杨彪,放不放过他了。这等事情,别说有人敢于替他说话,任何一个读书人敢于漏出意思风声,估计以后也就别想出仕了。华夷大防啊,张鲁怎么糊涂到用这个东西了呢?”
      华夷大防,又称华夷之辨,或称“夷夏之辨”、“夷夏之防”,用于区辨华夏与蛮夷。衡量标准大致有三个标准:血缘衡量标准,地缘衡量标准,衣饰、礼仪等文化衡量标准。
      “大防”就是根本原则、主要界限。
      “夷夏”最早出自《左传·定公十年》:“孔子曰,裔不谋夏,夷不乱华。”
      所谓夷者,东曰夷,南曰蛮,西曰戎,北曰狄,或统称夷狄、戎狄、蛮夷等。《白虎通德论·王者不臣》说:“夷狄者,与中国绝域异俗。
      而在读书人当中,尤其是士人眼中,所谓的华夷大防,那就是《春秋》之义,尊天王,攘夷狄,诛乱臣贼子。
      如此一来,有着春秋大义在,那个读书人或者说想成为读书人的存在,敢站出来替汉中说上那怕是一句话?党锢之祸,尤未远去,以两代天子至尊,都不能用严刑酷法,折服读书人心中的大义,更何况现在呢?
      所以,本身就是读书人,更是士族出身,也是如今许都中书令的荀???芮宄?闹?溃?褐姓怕匙隽艘患?裁囱?拇朗隆
      所以,他只管摇摇头,直接把韦端的表章,仔细的收好以后,放到一处地方,不再理会了。
      这种东西,还是不送上去为好,免得引起朝廷群情激奋,再搞出些什么别的,可就不好了。韦端的表章,不就是说明他要进攻汉中了?随他去干也就是了。
      这一定又是那个杨烈的主意,不得不说,这家伙倒是找了一个极好的借口,找到一个极好的时机。
      不但如此,荀??趺椿峥床怀觯?饫锩娴暮?欤?咕褪窃谖骱8?褐凶隽烁鼍郑?裨虻幕埃?趺椿崛艘坏剑?褪?志颓芰耍
      “这会不会也是杨烈的手笔?”

第291章 杨烈取汉中(10)[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