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72章 孔融来访[1/2页]

高武三国之我是战神 穿越三国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家学渊源,为孔子的二十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
      孔融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
      曾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后袁谭攻北海,孔融与其激战数月,最终败逃山东。不久,被朝廷征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太中大夫。性好宾客,喜抨议时政,言辞激烈。
      孔融十三岁时,孔宙去世,孔融悲痛过度,需要人扶才能站起来,州里因而称赞他的孝行。他天性好学,博览群书。擅长诗文,锋利简洁,代表作品有孔北海集。后世称其为建安七子之首。
      只不过,这是后世根据史书所传诵的。杨烈原本也深以为然。但等自己到了这个年代以后,许多事情,杨烈只能是报以呵呵二字了。
      说句实话,在杨略看来,这位日如今位居九卿之一的孔北海,那就是一个有文采的大名士罢了,而且是仅此而已。
      他做北海相,也就相当于北海太守,偏偏不会用人理政、平靖灾乱,所以地方治不好,打仗也不行,明明坐拥北海大郡,且文有孙邵,武有太史慈,却搞不定黄巾流民,只得弃郡逃到徐州陶谦处避难,后来刘备又帮助他做上青州刺史。
      袁谭来攻,他却是一筹莫展,打到最后只剩下几百人,这位老兄居然安坐屋内,“谈笑自若,隐几读书。”全然不管城外杀声四起,将士正为他浴血奋战。城池很快陷落,孔融的妻子儿女全被俘虏,他自己却夹着尾巴突围逃跑了。
      曹操迎奉天子到许都,正好孔融无处可去,北海被袁绍占据,所以,曹操敦请他来许都做了北军中侯。。三日之后,又迁中郎将,随后又转将作大匠,以及少府卿。
      虽说曹操有着借助孔融圣人之后,大名士的名声为自己贴金,但不管怎么说,曹操也是汉室司空,许都这里也是天子朝廷所在。
      但是,孔融却是依仗自己的家世以及名士名头,口无遮拦,大放厥词。数次以惊人之语,震得许多人瞠目结舌,都不敢相信这是出于他的口中。
      最为令人惊骇的就是他和狂生弥衡的互相夸赞,弥衡得到孔融的招待以及厚遇,大醉之下,直接夸赞孔融,仲尼不死,他则回应弥衡,颜回复生。
      这还不算,孔融说“父子之间有什么恩情呢?其实不过就是父亲一时没控制住自己的下半身造就的而已。母子之间又有什么母爱呢?就像一件东西暂时寄放在瓦罐里,倒出来后就什么关系都没有了。”
      须知大汉以孝治天下,就是个人,也要懂得感恩父母养育之恩不是么?
      偏偏孔融这个孔圣后人,儒家大名士,就能说出此等惊人之语。
      说到底,孔融这样一批汉末士族,他们只通文教不谙军政,高谈阔论只务虚名,不懂转变观念,毫无忧患意识。
      孔融身为孔大圣人的嫡孙与儒学宗师,他既是士族的领袖,也是天下的意见领袖,就算赋闲在家,同样宾客日盈其门,真可谓“坐上客恒满,尊中酒不空。”
      遇到事情,不论大小轻重,

第472章 孔融来访[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