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15章 收司马(3)[2/2页]

高武三国之我是战神 穿越三国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这句谶言真的是出自于武帝口中,原文为“汉有六七之厄,法应再受命,宗室子孙谁当应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汉者,当涂高也。”
      但是,当时的武帝刘彻的本意当为。
      “汉朝有六七之难,按理会有人临危受命,那么总是子孙中谁可担此重任呢?六七四十二位皇帝后,能统领汉朝者,应该是一位险峻环境中临危不惧的大人物。“
      很显然,他认为汉朝即使遇到问题,也会有刘氏子孙力挽狂澜。
      但是,传出来之后,由于“谶纬”盛行,被当做是武帝的一句谶言,流传于世。一到了乱世,就有各种人加以发挥。
      光武帝认为自己就是他所说的那个人。“秀”字原义为“结了穗的稻子”。说稻谷生于在路边,且高大,也算是能说得过去的。
      而且有人还提出一个佐证,那就是武帝以后,加上武帝,十三代天子,王莽篡汉。
      似乎坐实了这段谶言的神异。
      而从光武帝到献帝,又是十三代帝王,于是,袁术认为自己字“公路”。含义应该是为:“能取代汉的人,是一个在路中高大的人。”
      就是曹操迁天子到许都,也是太史丞许芝以故白马令李云所曰:‘许昌气见於当涂高,当涂高者当昌於许。“而选定许都的。
      但是,司马懿现在所想的却不是这个,而是另外一首五言谶言,是李儒告诉董卓的,当时劝他迁天子于长安。
      “东头一个汉,西头一个汉,鹿走进长安,方可无斯难。”
      董卓听了以后,果然信以为真,以为高祖前汉在长安,光武帝后汉在洛阳,正好一东一西。而鹿代表天子,西进进入长安,才能够没有灾难。
      事实证明,董卓丢了洛阳,去了长安,依旧没能躲过灾难。而是被王允和吕布,直接杀死以后,在肚子上插上一根灯草之后,点了天灯。
      司马懿深信谶言,却是想到,东头一个汉,献帝在许都,洛阳之东,西头一个汉,长安少帝在洛阳以西,最终天子在长安,才能够消除武帝时候,所说的代汉之难。
      杨烈绝对想不到司马懿心里还有这等想法,否则的话,他会目瞪口呆的。
      可是司马懿却是越想越觉得自己的看法有理,别的不说,就看鲍鸿杨烈吧少帝藏在长安,就能够一句平定了西凉马腾韩遂作乱不说,两人居然成了凉州一郡太守不说,还动用部下围着大汉开疆拓土,恢复旧地,然后并州那里,也是横扫草原,追逐匈奴鲜卑,不得不兵败北迁。
      这分明是中兴之相,不正是谶言所说,方才无斯难?
      想到这里,司马懿不再犹豫,伏地再拜之后,开口说道。
      “君侯一席话,点开了司马懿心中困惑,如果君侯信我,我就快马赶回河内,不用几日,带领河内司马家所有能够为着君侯出力之人,来到洛阳报到。如不能做到,就让我死于大河之上,永世沉沦,不得超生。”

第515章 收司马(3)[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