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曹丕坚持封王就是带有侥幸的试探。
毕竟对于现在的曹丕来说,魏公和魏王在实际权力上有区别么?
没有,根本没有。更何况还是在曹丕继任父亲曹操的司空大位下的魏公。
同样是把持着许都朝政,有着以天子名义加封大臣的权力。何必也要进位称王,引起别人忌惮呢?
在于曹丕有着他自己的考量。
他曾经记得父亲说过一件事情。
那是在天子刚到许都不久,父亲刚刚做了司空,进宫拜谢。
刚一接近大殿,就被两口锋利额大戟交叉放在脖颈之后,锋利的戟刃使得久经战阵的父亲,心里发寒。
但是也不敢妄动,只能被持戟武士压着走进大殿,见到天子,急忙问道。
“这是为何?”
天子回答说道。
“之前三公领兵上朝都是这样的阵仗,朕现在恢复这样的礼仪,有什么问题吗?”
交戟之礼以后,父亲从此不再觐见,即便有事,也是荀??飧錾惺榱畲???铩
一旦父亲进宫,那就是一场或大或小的腥风血雨。
所以,从那以后,父亲就再也没有了对于宫中那个家伙的忠心,留着他,不过是需要他头上的一个名义罢了。
而后论封之时,天子给予父亲的不过是安平县侯,但是父亲的属下,却一致上书,不同意县侯之封,无奈之下,天子只能把父亲封为魏公。
两汉以来,公爵此爵,大多是给予功臣死后追封,活人封公者,以前唯有王莽一人。
所以,荀攸等人力主父亲封公,父亲就明白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在父亲的这个位置,即便你不想往上走,有些人也会把你推上去的。
两汉公爵的由来,谁都清楚明白。
当初王莽把持朝政,野心使他想要更进一步,但是,羽翼未丰,实力未达,所以就想高升一步,试探天下人的心思。
但是,当时非刘不王的誓言不久,人尽皆知不说,忘却的却是不多。
所以,王莽不敢称王,只能在古制中翻翻捡捡,找出了王侯之间的公爵一职,按在自己头上,称作安汉公。
后来王莽果然篡汉自立,却被光武帝打败之后,再兴汉室。
从那以后,封公和加九锡,被王莽开了头,后来几乎是篡位者专属。
那么不想篡位,就要作权臣。
而不但是父亲曹操觉得,就是自己也是一样,权臣这个东西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比皇帝还要危险的存在。
撇开王莽,还有霍光。你活着的时候皇帝没办法做什么,但是等到你死了之后呢?权臣基本上就是两个个下场,自己身死之后家族被清算,整个灭门,第二种就是篡位的了。
所以,很早就跟在父亲身边,处理机要,跟随学习的曹丕,很明白父亲就是在这两个选择之间徘徊。
所以,才会看到父亲尽管在为汉室殚精竭虑,担忧看到父亲欺压天子,盛气凌人。被人称作奸佞汉贼。
但是,曹丕却看得清楚明白,父亲也知道
第612章 错误应对[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