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荀攸,不管是杨烈还是鲍鸿,都对荀攸客气万分。尤其鲍鸿还和荀攸相识,两人同在灵帝时候,入仕,却是做过同僚。
但是,荀攸的心,却是在一直往下沉的。
不管他如何的旁敲侧击,鲍鸿和杨烈对于太后和少帝之事,根本就是装傻充楞,根本不提,是在躲不过去,干脆直接说一句,你猜或者你觉得呢,就是不给一句确实的答复。
根本不承认太后和少帝的存在不说,更别说说说对于这二位入主北宫的后续看法了。
无奈之下,荀攸只能换个方向询问杨烈的态度。
既然你不承认太后和少帝在洛阳是么?那我就不问。
但是,我却知道,激怒太后和少帝来洛阳,入北宫的不就是三人相继称王,违背了高祖时候的白马盟约,非刘不王的誓言么?
那我就直接询问你对于三人称王的看法,这种行了吧?看你还能装傻充愣,不做回答?
不得不说,荀攸的这个办法,倒是有效。他一问出着问题,鲍鸿呵呵一笑,直接避在一边,不做回应,荀攸当然明白,这是鲍鸿在表示不满。
但他看重的是杨烈的态度,所以盯着杨烈,看他怎么回答。
“极其不智。”
杨烈也并不客气,直接说道。
“愿闻其详。”
荀攸接着说道。
杨烈看看等着自己回答的荀攸,不由得心里说道。
”看来就是这个时候,也有着许多人看重从龙之功。但是,这种能够光宗耀祖,传承后世的荣耀是那么容易得到的么?你们却不知道,但凡是征战得到天下的,那些追随的臣子,却是极得荣耀,而靠着耍弄阴谋诡计,搞什么禅让,得到天下的从龙者,就没有几个有着好下场。不管是是王莽,曹魏,以及司马氏。都是如此。除了登上那个宝座的本人以外,吧他推举上去的臣子,有几个会被后世大肆宣扬的?这种吃着张家饭,却为着王家做事,暗地里挖着张家墙角的存在,有几个会被后世所敬仰的?“
“但是,还是颇有一些人愿意一次为功绩。可惜了啊。”
杨烈原本也以为曹操奉天子以令诸侯的做法,相当的正确。但是,在这次三人相继称王之后,看到许多人,特别是士林中人的反应之后,杨烈赫然发现,曹操吧天子接到许都,未必是一件好事。
奉天子以令诸侯,说的好听,但是,已经是诸侯的那些人,他听从这个天子么?
当然不听,如果听的话,还算什么诸侯?
所以,归根结底,不还是要靠武力,一个个的打败征服?反倒是由于和天子共存一处,被他掣肘不少。
否则的话,曹操会落的一个汉贼的名声?
但凡一些事情,总有些人,会站在一边,看热闹不怕事大,更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存在。
臧否评论天下大势,高谈阔论当世诸侯。
你把天子接了过去,并且因此身居高位,别人眼红,你还能挡住别人歪嘴说话?
但是,越是这种眼红之人,却是根本毫无担当的那种。
所以,现在的杨烈,
第614章 一无所获[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