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行,此路不通,另寻他途。
既然汉中和巴郡这条道路走不通,那么打稳根基以后,再寻别的道路当然可以。
活人还能被尿憋死?
更何况世事变易,当初的设想并不一定符合如今的局势不是么?孔明也好,法正也罢,都是这个时候顶级的谋士,并不是食古不化,必须要走哪条道路的蠢货。
所以,法正当然明白孔明所言,代表的意思,正好和他与孟达所商议的谋划符合。
跟不用说,法正如今看到东州士人,比不过孔明一帮荆州士人以及最早追随刘备的组合,已经开始慢慢的在拉拢益州当地的士人大族,组成统一战线,应对孔明他们一帮人的威胁。
那么接下孔明所说的整顿荆南三郡,对于他拉拢这些人,开始有着莫大的好处。
即便是三郡的太守出于成都宫中,但是,不是还有那么多县令,以及各处的都尉,校尉可供自己安插人手的么?
这样一来,那些益州土著还不对自己感恩戴德,听从安排?
而且孔明作为先主的托孤重臣,却是不易久离成都。这倒是给了自己一个机会。
所以,思考过后,法正一口答应了孔明的所求,自己去荆南三郡,整顿清理那里的旧人,同时用空处的职位,来安抚拉拢益州士人。
这个消息一传出来,原本心里对于刘备占据成都的怨气,很开从那些益州土著中消散了大半,许多想要借此出仕的士人,或明或暗的开始拜访法正,倒是让孔明这里比较起来,冷落了许多。
对于这种情景,马谡倒是笑着说道。
\"法孝直刺客不知道还清醒否?“
孔明一听,顿时笑着指指马谡,开口说道。
“幼常口利,但是孝直越是在这种情况之下,龙怕是越是冷静,不信请看结果,法正此人绝对不会因私损公。”
对于马谡,孔明是打心眼里面喜欢。
这不但是荆襄集团中后起之秀,更是荆州士人马良的幼弟。
世间皆有传言,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说的就是马良。但在孔明眼中,马谡不输其兄马良。
荆州马氏,出于襄阳宜城,兄弟五人都有才华名气,而马良是五人中最为出色。因眉毛中有白毛,人称白眉马良。因此有\"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赞誉。
其中马良是老四,字季常,马谡老五,字幼常。两人的三个哥哥虽然才学过人,但却无意仕途,所以并没有出仕。
但马良与诸葛亮关系友善。
刘备担任荆州牧,征召马良为州从事。
刘备进入蜀地,诸葛亮也随后跟从前去,马良留守荆州,辅佐关羽。
曾写信给诸葛亮说。
\"听说雒城已被我们攻下,这是上天的福佑;尊兄适应时势把握时机,辅佐光大邦国之业,智慧的光芒已经显露。能灵活地运转思维,审察事理明断,实非易事
第638章 马谡到荆南[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