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是想要做什么呢?我的妹夫?”
许都的魏王府中,曹丕看着一处空旷的地方,嘴里喃喃的自言自语问道。
现在别看曹丕在杨烈的提醒下,对于江东孙权的四路进攻,搞的是如火如荼,也得到了不少的收获。
但是,曹丕始终还留着对于还在洛阳的杨烈的一丝警惕。
程仲德的校事府密切注意着洛阳以及长安的一举一动,每天报回来的讯息,曹丕都会亲自过目,所以,杨烈召回草原上诸将的举动,曹丕很快就知道了。
说起来,有了杨烈的存在,对于曹丕不知道是祸是福,是幸运的还是不幸。
曹魏之所以被司马氏所取代,固然有着自身的原因和司马懿的老奸巨猾,但是,也和曹丕早逝,只活了四十岁有着极大的关系。
早就知道这个的杨烈,在第一次见到曹丕的时候,就在熟悉以后,给他做了诊治,那时曹操还在,曹丕相信杨烈不会对他动什么心思。所以,倒也答应了。
想必这个时空,曹丕绝对不会只有四十年的寿命。
并且曹丕上位,在曹操猝死的情况下,杨烈鼎力支持,几乎都让曹丕认为,杨烈要投奔到许都这里,成为自己的麾下了。
但随后,在他称王的时候,杨烈剧烈的反应,又让曹丕感觉到恐慌。
这种时而温柔,时而狂暴的做派,当然让曹丕疑惑。
不得不说,这个时候的曹丕还没有逼献帝禅位的野心和想法,他的心思都在打败孙权,夺取江东,以及防备杨烈上面呢。
按照原本的经历,没有杨烈的存在。
在曹操二十五个子嗣之中,先后出现于曹操视野里的储嗣候选人有四位:曹昂、曹冲、曹丕、曹植。
最能当得太子者人选至少有二位,正室刘夫人所生长子曹昂和环夫人所生曹冲。
曹丕是曹操的次子,曹昂死后,曹操还曾打算传位其庶弟曹冲。
曹冲是个神童,五六岁时智力已经“有若成人”。且天性仁厚爱人,常常为不慎犯了过失的设法解免,“赖以济宥者,前后数十”。
为此,曹冲深得曹操的宠爱,但曹冲十三岁患病夭折。
在他死后,曹操曾对曹丕说:“曹冲之死是我的不幸,但却是你的大幸。”曹丕后来也常对人说:“如若曹冲仍然健在,将没有我的太子之位。”
曹冲死后,有实质意义竞争储嗣候选人的只有曹丕、曹植二人了。不久,曹丕同母弟曹植以风流文采而展露头角,深受曹操喜爱。于是就发生了曹丕、曹植兄弟间的立嗣之争。
曹操长期在立嗣上狐疑不决,难免不影响下属。时间一长,下属间渐渐形成了拥护曹丕和拥护曹植的两个集团。他们各自结为党羽,设计谋、造舆论,尔虞我诈,互相倾轧。
曹丕运用各种计谋,在杨修,司马懿、吴质等大臣帮助下,在继承权的争夺中战胜了曹植,被立为魏王世子。
&nbs
第653章 许都(1)[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