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98章 曹丕的野望(2)[2/2页]

高武三国之我是战神 穿越三国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颍川陈群陈长文。”
      陈群,字长文。颍川郡许昌县人。东汉太丘长陈??之孙、大鸿胪陈纪之子。
      陈群出身汉末至魏晋时期的望族“颍川陈氏”。其祖父陈??,父亲陈纪,叔父陈谌,于当世皆负盛名。曹丕当然并不陌生。
      刘备时为豫州刺史,以陈群为别驾。后来,陈群被举为茂才,除任柘县令,不到任,随父亲陈纪往徐州避难。
      吕布为曹操所破,陈群父子亦在吕布军中,见曹操皆出拜。曹操久闻其名,便征陈群为司空西曹掾属。
      当时有人向曹操引荐乐安人王模、下邳人周逵,曹操均召而用之。陈群向曹操力言不可,并以为王模、周逵二人德秽行劣,最终必然坏事,曹操不听。结果王周二人果然犯事受诛,曹操方信陈群之言,并向陈群承认错失。陈群便推荐广陵人陈矫、丹阳人戴干,曹操皆加以任用。
      陈纪去世,陈群因此辞官。后任司徒掾,举高第,为治书侍御史,转参丞相军事。魏国建立后,陈群又迁为御史中丞。
      并且秉承曹操的意思,担任曹魏律法《魏律》的主要创始人。
      如今程昱举荐陈群,曹丕随即召见。
      没等曹丕说出召见的事由,陈群就直接献上由他所设想额替代举荐制的九品官人法。
      九品官人法,又被称为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上承两汉察举制,或者说是察举制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九品中正制大体是指由各州郡分别推选大中正一人,所推举大中正必为在中央任职官员且德名俱高者。大中正再产生小中正。中正就是品评人才的官职名称。
      由中央朝廷分发一种人才调查表,此表由各地大小中正以自己所知将各地流亡人士无论是否出仕皆登记其上,表内详记年藉各项,分别品第,并加评语。小中正襄助大中正审核后将表呈交吏部,吏部依此进行官吏的升迁与罢黜。
      此标准其实依然是采取地方群众舆论和公共意见,保留了汉代乡举里选的遗意。
      这样一来,极大地解决了朝廷人才的选拔使用难题。而且相当的公正客观。
      但是,曹丕却从中看出了陈群这种选人之法的另外作用,那就是权收于上,具体也就是吧选拔人才的权力,收归了朝廷,但又不是归于天子,而是归于执政者,也就是丞相手中。
      毕竟掌握实权的他,对于各州郡中正的任命,有着极大的话语权。
      而中正又能够为他在各处州郡,一次来拉拢那些士族豪强。从而达到他的那个野望里面的目的。
      对此曹丕大喜,封陈群为昌武亭侯,徙为尚书。命其完善他所献的九品官人法,待其完善之后,随即颁行。
      陈群顿时拜谢而去。
      消息传到洛阳,杨烈知道之后,在和郭奉孝的谈话中,感叹的说到。
      “这么一来,我们和许都的关系很快就要出现变化了。”

第698章 曹丕的野望(2)[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