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六十五章:折箭为誓[1/2页]

反清 崛起的石头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荆襄的问题很复杂,就连李自成都不能说亲自去了能全盘稳定下来,想要稳定荆襄,关中作为后盾是必须的。
      同样,关中想要图谋发展,也必须要以荆襄作跳板
      李自敬是除了李自成本人以外,最先发现这批清军降卒在搞小动作的人。
      对于李自敬的表现,说实话,李自成已经超出预期了。
      如果不是这样的表现,李自成也不会放心松手,让从未离开过自己的李自敬单独带兵出去独掌一方。
      节制东路如此大的权势,对李自敬来说,是把双刃剑,容易要了他的命。
      这次整场事件下来,其实都是李自成的精心布局。
      到现在,李自成达成了全部的目的,一石三鸟。
      首先,一场大火,使得这批清军降卒离心离德、互相怀疑,分裂出了吴兆胜和戴之俊两股势力,彻底成了不足为虑的一盘散沙。
      其次,李自成借助大火的名义,冠冕堂皇的除掉内奸戴之俊,没有任何人会觉得这是他想要杀人。
      再三,李自成也借此机会,试了试李自敬的能耐。
      这几天下来,李自敬的暗中动作,比如让郝摇旗暗中盯着神机库,这些事李自成也都十分清楚。
      郝摇旗原本就是投到李自成麾下的,离开中军是因为和刘宗敏不和,而不是因为李自成。
      很多事情,郝摇旗还是要禀报给李自成的。
      那日故意一激,李自成就是想知道,他的这个三弟,到底是一个遇见挫折就放弃的人,还是会愈挫愈勇、百折不挠。
      回去之后,李自敬的做法是不依靠任何人,自己去查神机库,想要单凭自己的力量去阻止火灾。
      这也是李自成最终做决定,派李自敬去荆襄的原因。
      李自成非常看重的品质不是什么驭下宽容,更不是什么聪慧过人,而是这种想要迎风而上的勇气。
      李自成本身就是从一个驿卒造反起家,转战十几年,让他坚持下来的就是这两个字——勇气!
      要是没这份东山再起的勇气,李自成也不会出商洛山了,直接当地生根发芽算了。
      如果那天李自敬回去,就直接那么算了,历史就会这样书写。
      纵火之事告一段落,吴兆胜和戴之俊被杀,四千绿营降卒被打散到中军,为刘宗敏收编。
      荆襄的事,李自成会一直拖着不让李自敬去,最后另外派遣人选前往,收拾大局。
      在荆襄一带,将要遇到的挫折不会比这次少,会受到的委屈,不会比这次少。
      如果这么轻易就放弃了自己的想法,选择随波逐流,那么去荆襄,大概也做不成什么事。
      在此之前,李自成对李自敬的带兵能力是存疑的,但是现在也几乎烟消云散。
      不说李自敬在前营的独特练兵法,单说李自敬对待下属的真心实意,就是很多将领没有的。
      吴兆胜这个人,李自成之所以留给李自敬去用,就是因为从他的动作中没看出什么问题。
      但这个戴之俊,是真的蠢,也是李自成必须要杀的。
      戴之俊在潼关来西安的路上就在到处问话刺探情报,大顺帐下的很多人都被他主动搭过话。
      大顺军中,到处都是李自成的眼线,连李自敬的一举一动都难逃他的双眼。
      戴之俊的不同寻常之处,李自成是想不注意到都难。
      李自成转战十几年,形形色色的人都见过。
      像戴之俊这种自以为是的蠢猪,从离开潼关以来,他的每一个举动在李自成眼中都是无限放大。
      很多小伎俩,都是李自成当年玩过的。
      当然李自成也一直没有声张,就想看看这货到底要干什么。
      正好李自成回到西安以来,也一直在琢磨要怎么处理这批潼关降卒的问题。
      所以在这场局中,李自成是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
 

第六十五章:折箭为誓[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