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七十三章:乱世[1/2页]

反清 崛起的石头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马士泰站在龙驹寨西墙上,目送李自敬一行人离去,连带着许多驻守于此的大顺军将士,也多了些许伤感。
      “将军,您说我们还能再见面吗?”
      无论李自敬的前营,还是本地驻军,本身就以山陕两地的居多,一日两夜过去,前营和本地的驻军很多人之间已经打成一片。
      马士泰的眼神微微凝结,叹息一声。
      “河南局势危如累卵,荆襄听说也叛乱迭起,小闯王这一去,只怕再难相见了。”
      言下之意,就连他也对李自敬不作希望。
      这倒是与他对李自敬个人之间的态度无关,只是河南、湖广两地,各地叛乱,官绅联合胡人,造反作乱。
      除此以外,明军又到处骚扰,兵力捉襟见肘,单凭前营这些人马出去,实在难以成事。
      一时间,愁云密布在龙驹寨上空。
      李自敬领前营自龙驹寨西门而出,直奔武关而去,在武关未作停留,直接出了关中。
      龙驹寨至武关,沿途崇山峻岭,地势高低不平,又积雪甚重,官道非常狭窄,骡马都需要让人推着前行,因此行军十分缓慢。
      所幸尚处于武关之内时,潼关亦未失,不必担忧敌军的问题,李自敬也就能腾出全部人手去运送辎重。
      沿途李自敬和顾君恩也在商量,接下来该如何行事。
      按照李自敬对历史的推测,潼关得胜之后,多尔衮必定会将大顺视作眼中钉、肉中刺。
      北路的阿济格久攻不下,迟早会撤兵回去休整,但多铎停留在怀庆,也很快会进占河南。
      时间不是很充足,就算到了襄阳,留给李自敬去整顿后方的时间顶多也只有半年。
      风雪弥漫,大风呼啸。
      大雪似鹅毛,寒风如钢刀。
      风卷着雪花,在天地间肆意地飞舞,似乎要把前营的队伍掩埋,几乎刮得人睁不开眼睛。
      幸好前营在离开西安时,人手装上了一套崭新的棉衣,任凭风雪皑皑,身子却依旧是暖的。
      感受到风雪扑面,吴兆胜属下那三千余的降卒,更是在心中感怀于小闯王李自敬为他们求得的棉衣。
      不然在这一路,要有不少人死于翻山越岭的风雪。
      出武关,艰难的进入豫南,便是一片坦途,前营众人纷纷松出口气,换了一副面貌。
      根据马士泰所说,南阳府已经没有大顺的驻军了,在去年底,全都跟着右营主将袁宗弟撤回关中了。
      按照历史上来说,这个时候的豫南是真空地带。
      李自敬在后世看过相关的史料,袁宗弟撤走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南阳府都没有人进驻。
      但如今潼关大战打赢了,后续的什么事也不保准了,蝴蝶翅膀一扇,不知道要改变什么。
      说不定多铎为了休整搜刮物资,选择了和历史上不同的道路,派人进驻南阳府。
      为了身家性命,还是要谨慎行事。
      一到豫南,李自敬便立即下令,向周围十里之内散播哨骑,等到塘报传回再说行军之事。
      前营队伍中,高高举起的大纛被收了起来,军中一副偃旗息鼓,悄悄行进的模样。
      在郝摇旗的指挥下,哨骑也是四出。
      马蹄踏在冻土上,隆隆回响的音调,如同战鼓,震得人心发颤。
      队伍的最中间,被骡马人群围拢护卫的地方,在等待塘报传回的空档,李自敬也没闲着,和顾君恩坐在一起,漫不经心地听他讲述着当今情势。
      “守荆襄所以守关中,失荆襄则关中亦不可守,目前荆襄一带,叛乱四起。”
      “郧阳有高斗枢、徐起元、王光恩等人,领明军数万,陛下曾遣我军大将路应标往攻,却身死军覆。”
      “武昌一带,左良玉得崇祯世诏,镇守经营多年,若想攻取,当以取略三关为上策。”
      “至于南阳至襄阳附近......”
      顾君恩正说着,远处传回一阵马蹄声,吸引了李自敬的注意。
      两人站起身来,见到是郝摇旗。
      “前方有什么动静没?”
      郝摇旗擦了擦额头,将不知是汗水还是雪水擦掉,勒停坐骑,喘着粗气说道。
      “方圆十里,末将探查过了,没有大兵停留过的任何踪迹!”

第七十三章:乱世[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