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没灰星大,但也很大。
上万灰星人来到地球就算是住在一起也只不过是占用里一个豪华小区那么大的地方,更何况他们是零零散散地散落在地球各地。
对于整个地球上来说,它的面貌不会因为来了上万个拥有智慧的灰星人就发生多么大的变化,无非就是在靠近火山的河流旁边多了几个山洞,时不时空中会多几颗“流星”。
而对于灰星文明来说,发现一个如此丰富多彩的低级文明,那感觉像《阿凡达》里科技已经发展到十分优越的时候发现了还在农业级的阿凡达文明一样。
当然,恐龙文明连农业文明都不如,还是原始文明的状态,而当时的灰星人的科技已经达到了可以在自己恒星系内进行行星移民的程度。
当时的灰星人和现在的地球人一样:没有什么高尚的道德。
他们将地球所有物种作为任意解刨的研究对象,即便是二十多米长的梁龙也被他们注射麻醉剂,轰然倒地,任其宰割;凶猛残暴的霸王龙在他们的饲养驯化之下,变成最为温顺的坐骑;在太空自由飞行的翼龙变成他们狙击瞄准的标靶……。
“地球移民”的思想像一场“春风”一样自然而然吹过灰星文明的每个角落,没有人觉得“我们不该移民”,所有人都在讨论“我们该怎么移民”。
那些年,灰星航天联合会讨论最多的议题就是“灰星人如何移民地球”。
首先第一点是:如果快速大批量地能够让更多的灰星人到达地球。
当时的灰星已经开始在空间站制作巨型飞船,一次容纳上万人的那种,为灰星大批量的移民做准备,这么飞船的建设工程就叫“移民号计划”。
航天技术工程师们在地球“海螺”上获得了一些灵感,最初的“移民号”飞船设计成了海螺的形状,它在太空中旋转前进,这样产生离心力来模拟重力,让乘客们不至于长期处于失重状态,造成身体机能的大幅度减退,毕竟从灰星到地球对于当时的灰星科技来讲,也是需要数以年计的时间。
这种“移民号”巨型飞船之所以选择在空间站制作而不是在地面上制作,是为了避免“发射”这一环节。
因为灰星的重力是十分巨大的,一个能够容纳五六人的小型飞船和一个容纳上万人的巨型飞船在重量上也是上万倍的差距,而“发射升空”这一环节,重量越小自然需要的动力就越少,重量每增加一点,技术难度也就会呈现几何倍数的增长,在星球上发射“一座山”到太空是不现实也不理智的,而在太空直接建造会省去很多麻烦。
甚至当时的灰星人还有过“流浪格木星”的计划,他们想要将灰星的那整颗卫星改造成宇宙飞船,然后周游宇宙。
但那对于当时的灰星文明来说,也只能“口嗨”,根本没有那么强的技术支持去做这件事情,在格木星上建立舒适的地下城已经是他们技术的极限。
而且,当地球出现之后灰星人对“格木星”的开发兴趣直接呈现断崖式锐减,根本就所剩无几,早已经不再是灰星发现第一颗“灰外星球”时候的“格木星开发时代”了。再也没有灰星人会为了有生之年能够去一次格木星
第456章 灰星人的移民计划[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