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七十四章 离去的准备[1/2页]

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黑风洞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携民渡江”这事儿,有段时间经常被有心人用来攻击抹黑刘备,说刘备是为了阻挡曹操的追兵,这才裹挟百姓而走。
      这就很扯。
      刘备是逃跑诶,不带百姓的话,这年月的常规行军一天也能走四五十里路,逃命状态一天六七十里也是有可能的。
      可刘备带上了百姓,一天却只能走二十里都不到的你见过谁家逃跑是这么跑的?!
      要是不带百姓,按照长坂坡的地理位置计算,刘备可能真的能先到达南郡,都不一定要去夏口。
      当然,这是演义,在历史上,如果刘备不带百姓一起走的话,他率领军队跑去夏口是绝对没问题的,绝对不会有长坂坡之战。
      再一个,拿百姓阻挡曹操的追兵拜托,曹操的军队屠城都屠了多少次了,还在乎这些百姓是不是阻拦了进军道路?!
      真实的情况其实就很简单,携民渡江就是刘备仁义爱民的最好体现,根本没有其他的解释。
      荆州世家可以投降,因为世家们知道曹操不可能杀他们,还需要他们帮忙稳定荆州统治。
      但百姓不懂,也不知道曹刘军的军力对比,他们只知道北面的曹军有屠城的名声,而真正对他们好的人是刘备,跟着刘备走,有刘备的大军保护,才有一条生路。
      刘备也没办法,他当然知道他最重要的是逃命,可他没办法抛下这些跟随他的百姓,而更让他没想到的是,当他从新野走到樊城,再从樊城走到襄阳一路走下来,跟着他的百姓会越来越多,最后到达了十几万的程度。
      然后在长坂坡,被虎豹骑追上了。
      这是刘备跑的最狼狈的一次,但也是他最得民心的一次。
      诸葛亮不可能想到后来居然还会发生这么多的事情,张溪也不可能把这事儿直白的告诉诸葛亮.这不是靠推理能得出的结论,只有事到临头了才知道原来情况会发展到这么严重。
      张溪能做的,就是把这个事情记在心里,到时候准备充分一点,多带几条大船过去能多救一点百姓也是好的。
      跟诸葛亮和徐庶聊了很久,三个人讨论了很多张溪需要在江夏做的事情,闹的张溪的压力有点大。
      送走了诸葛亮和徐庶后,张溪又独自在房间里想了很久,生怕自己有什么遗漏的地方。
      这一晚上睡的并不好,第二天张溪是用起来最顺手,张飞把这些人专门划出来给张溪,也算是一片苦心。
      张溪也没有矫情,谢过了张飞的关照。
      当然,主要也是因为现在张飞营中不缺人。
      关羽在樊城,他带过去一千人,再加上原本樊城的守军,即使裁汰老弱,关羽手中也有将近两千人马。
      而在新野,刘备依然保持着自己的本部部曲五百人,剩下的扩军名额都给了张飞。
      张飞现在新招了七百人,跟原来的士卒们混合训练,即使分给张溪一百五十人,他手里也有一千五百人左右。
      虽然新兵多了会导致战斗力下降,但是张飞还有时间操练,张溪当初怎么训练他手下士卒的,他现在也已经一清二楚了,到不担心分走这一百五十人会影响战斗力。
      至于寇封呢,他倒是心情不错。
      以前是在张飞手下当差,虽然领军但限制颇多,张溪作为张飞的行军司马,对他还不太好明目张胆的照顾。
      现在是跟着张溪去江夏,有张溪照顾,将来也不愁没有独领一军的机会这二哈还是挺开心的。
      处理完了公务上的事情,张溪还得处理一下私人的事情。
      等从张飞营中回来后,张溪让小七宝持拜帖,亲自上门去拜见了邓夫人。
      关于邓艾的学习问题,也需要好好的跟邓夫人商量一下。
      邓艾是张溪的学生,磕头拜过师的那种。
      理论上讲,张溪要去江夏任职,那么作为张溪的学生,邓艾也要跟着去江夏才行。
      这就是这个时代师父和弟子的关系,在弟子没有出师前,师

第七十四章 离去的准备[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