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七十九章 孙权的决断[1/2页]

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黑风洞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吕蒙的战略构想,在周瑜眼里后患一大堆,但偏偏孙权听着好像很有道理。
      “公瑾,子明之言卿以为如何?!”
      孙权在征询周瑜的意见。
      周瑜也在想,想如何才能不尽量刺激到吕蒙的情况下,用比较婉转的言辞告诉孙权——那特么就是一傻缺的战略。
      毕竟吕蒙是孙权的心腹嘛,不刺激吕蒙是给孙权面子。
      因此,周瑜琢磨了好一会儿,才对孙权拱手,问道,“瑜请教,主公之志,何如?!”
      孙权都懵了.周公瑾是老糊涂了不成?!
      再回头看看坐在一边,脸色不好看的张昭这位六十多了都没有老糊涂呢,公瑾才四十多,怎么会老糊涂的?!
      怎么突然问起了志向了?!
      孙权都不知道怎么回答周瑜,两人相交十几年了,自己的志向,周瑜能不知道么?!
      好在周瑜也不是要孙权回答,他只是要孙权做出一个选择。
      “若主公愿安守一方之地,成一地霸业,可按子明之言,袭取荆州。以江东人心之固,辅以长江天堑,割据一方,称王称霸皆可。”周瑜认真地对着孙权说道,“若主公欲进取中原,争霸天下,成不世之功,全千秋之业,还请主公暂忍不甘之心,与刘备盟好,出兵合肥,待占据青徐后,再缓图荆州。”
      孙权顿时默然不语。
      这是周瑜给了孙权一道选择题。
      到底是满足现状,争取靠着长江天险在东南称王称霸,还是北上青徐,在中原跟曹操一争高下。
      前者,是割据一方,后者,则是建立帝业。
      孙权顿时非常的纠结。
      这时候的孙权,对北上合肥,还真的没有太大的心理阴影,只是觉得合肥的曹军难打而已,但并不是打不过。
      而且比起割据一方,稍微有点格局的主君,都会想着争霸中原,成就帝业的。
      哪怕是骷髅王袁术,当年也是这么选的。
      所以孙权是不可能当面跟周瑜说,自己就想守着江东一亩三分地过日子的,这么一说的话,江东世家什么反应暂时不好说,但淮泗集团的人,大概是会选择跟自己切割干净的吧。
      孙权知道这一点,而吕蒙同样也知道这一点,眼看着孙权就要采纳周瑜的策略了,吕蒙真的不甘心的。
      明知道打不过,为什么要去为了别人的利益拼命呢?!
      吕蒙赶紧抓住最后的机会,跟周瑜争辩道,“蒙敢问左都督,若我军占据青徐,面对曹军骑兵冲击,如何当之?!”
      周瑜淡然的看了吕蒙一眼,说道,“子明袭取荆州,莫非只打算固守襄樊?!若出襄樊以向宛,洛,莫非就能不遇曹军骑兵冲击了?!”
      这话吕蒙没法接,接了就是替孙权决定,是当天下雄主还是守户之犬了。
      再一个,人家周瑜说的也没错。
      出青徐,你害怕曹操的骑兵冲锋,可你袭取了荆州,北上进入南阳,汝南,洛阳等地,不一样要面对曹操的骑兵冲锋么。
      除非你就没打算攻出去吕蒙肯定是不能这么说的。
      看到吕蒙闭嘴后,周瑜这才继续说道,“江东之兵陆战虽不强,却善弓弩。昔年袁绍与公孙瓒对峙于界桥,袁绍却能大破之,子明可知为何?!”
      界桥一战,袁绍兵少,而且多是步卒,公孙瓒一方人多,而且大多是骑兵.要按照吕蒙的说话,那公孙瓒赢定了。
      可现实却是,公孙瓒的骑兵被?义的千张机弩所破,白马义从损失惨重,最后袁绍由守转攻,彻底灭亡了公孙瓒。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步兵破骑兵的战例,而江东军同样擅长弓弩。
      周瑜这么说,其实是在驳斥吕蒙所谓青徐之地无险可守,曹操骑兵强大的论调。
      再然后,周瑜看着吕蒙,意味深长的说道,“为将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吕蒙也是读过《孙子兵法》的,虽然只是一些残篇,但这几句话,吕蒙还是知道的。
      显然,这是周瑜在教训吕蒙,说他不懂因势利导,利用己方优势破局,只会盲目的看到曹军军力强大,不懂得强弱转换之理。
      《孙子兵法》这本书,确实通篇都在告诉大家,打仗这种事儿,一定是以“强”胜“弱”,但如果?弥荒芸吹揭郧渴と酰?杂攀剖ち邮疲?钦獗臼槟憔退闶前锥亮恕
      《孙子兵法》这本书中的“强”和“弱”,并不是以兵力多寡,兵种相克,有没有山河险要来简单

第二百七十九章 孙权的决断[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