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百零八章 不觉中计的赵昂[1/2页]

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黑风洞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尹赏所谓的上中下三计,其实就只有两个计策而已。
      下计根本不可行,按照曹魏的法律,一旦赵昂弃城而走,那么不管胜败,事后都是要追责的。
      所以下计就是个凑数的,这点赵昂也知道,并不会因此责怪尹赏.凑个上中下,这不显得自己足智多谋嘛,就是用来自我标榜的,谁当真谁才是傻子。
      尹赏真正的建议,其实就是上计和中计。
      上计,有点冒险,但一旦成功后,收益是巨大的。
      中计,比较稳妥,虽然没有大功,但小功劳还是有的,等到击退蜀贼后,至少在天水郡,依然还是能当自己世家大族,不用担心被曹魏清算。
      有一说一,赵昂真的想选择中计,毕竟军议之前,王异再三嘱咐赵昂,稳守为上,不要贪功。
      但是吧.
      “刺史,末将以为,上计可行!”姜叙第一个出列,拱手对赵昂请战,说道,“请刺史大人拨末将两千兵马,埋伏于城外,带蜀贼军至,刺史以城防挫其锐气后,末将从贼军后方杀出,必能一举破敌。”
      赵昂一看是姜叙出班请战,多少有点顾略.这个姜叙,真有这么好心的?!
      但紧接着,梁绪也出列,以类似的理由请战.这就让赵昂有点狐疑了。
      等到赵昂看到尹赏也站出来,说既然是自己的计谋,那么自己最了解,所以还是自己出城去作战的比较好。
      然后三个人就为了谁能出城这事儿,吵起来了。
      赵昂那个纳闷的.你们这是在争什么?!
      上计虽然好,收益也最大.但出城作战,很危险的。
      咱们守军不多,能分给你们出城作战的人数不会太多,撑死了就两千人,所以出城作战的风险系数很大的。
      别说你们一个个都是为了报效国家,愿意效死啊这话听着都新鲜,大家都是凉州人,谁也别糊弄谁,谁不知道你们心里的小九九啊。
      所以啊,这三个人越是争抢这个任务,就越是让赵昂觉得,这里面可能有天大的好处。
      到了这个时候,赵昂已经在不自觉之间,被三个人带跑偏了,完全忽视了还有中计的存在。
      赵昂现在也在认真的考虑,这个上计是不是有什么不得了的好处,让这些人这么争抢。
      仔细想想,确实有好处。
      一旦出城作战,在击破了蜀贼大军后,肯定是功劳第一的.将来守住天水郡后,论功行赏,肯定能获得最大的好处。
      而眼前的三家,还真的都有这么做的理由。
      尹氏不用说,本来就是一个三流家族而已,若能以此为契机,受到曹魏方面的赏识,基本就算是一步登天了。
      而姜氏和梁氏也有这个需要,姜氏为了讨好曹魏,免于打压,而梁氏未必不想更进一步,获得更大的话语权。
      所以,三家确实有争取这个战功的理由。
      但这里面还有一个最关键的问题——这三个人,凭什么认为采用上计,出城作战就一定能赢,就一定能拿下这个功劳呢?!
      人家可有两万人左右的兵力呢啊!
      赵昂不相信这三人是傻瓜,这三人,肯定是有自己的理由的。
      回头再仔细想想.赵昂觉得自己好像抓住了什么。
      “梁从事!”赵昂突然的点名梁绪,问道,“汝上次所言,此番蜀贼领兵者,何人?!”
      梁绪微微一顿,面露尴尬之色,略带迟疑的说道,“蜀贼领军主将,乃蜀中智将,姓张,名溪,字元长。麾下将军有汉中太守魏延,将军张翼,句扶等,皆有万夫不当之勇”
      我信了你的邪!!!
      赵昂内心腹诽道。
      就这么几块料,你跟我说什么智将,什么万夫不当之勇?!
      现在赵昂算是明白了,这帮混蛋到底在打什么主意。
      压根就是想捏软柿子,捡功劳呗。
      看看对面都是什么人吧.除了那个张溪有点名声在外,其他都是无名下将。
      领兵大将张溪,确实有一些“智将”的传闻,但这个人,似乎能力也不怎么样,大多数的时候就是担当副将的职责,根本没有多少独当一面的机会。
      别说什么平定南中叛乱啊,就南中的那帮土鳖蛮夷,他们搞不好连铁器都没见过,就拿着石头作战呢,平定这样的叛乱,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么?!
      这还真的不能怪赵昂那么想。
     &nb

第四百零八章 不觉中计的赵昂[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