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六十六 章 看一眼就去存钱的广告[1/2页]

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 如意键盘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今年刚满25周岁的吕晓,与江河同岁。
      由于父母离开的早,打她还在上初中的时候,就已经和哥哥吕一相依为命了。
      吕晓的个性偏冷,对任何事物都提不起多大兴趣。
      唯有译制厂这份配音演员的工作,可以见着她的少许热情。
      随着岁数的增长,周围很多热心群众开始为吕家保媒拉纤。
      但无论对方或功利、或积极、又或热情……吕晓都是一副爱搭不理的表情。
      渐渐的,论身材样貌都不逊色的吕晓同志,自然也就成了位闺中钉子户。
      幸运的是,家里的大哥大嫂对此毫不介意。
      甚至还常常反过来安慰吕晓,只要她愿意,爱在家里住多久都成。
      对此,吕晓总是淡淡一笑,连感动都懒得动。
      直到后来遇上了江河,这位可以和她待一下午,都说不上两句话的男人。
      双冰一触,必粘!
      每每一想到这,吕晓的嘴角就会隐隐露出一丝微笑。
      “小吕,下班回来了,”
      两位牵着小外孙的邻居大妈,在看见吕晓的第一时间,立刻了结了之前的对话:“呦,她大嫂也一块呢?”
      大嫂笑着回应:“刚刚在路口碰巧遇上了。”
      吕晓稍稍点了点头,直接推着自行车走了过去。
      “瞧瞧,”其中一位大妈啧嘴皱起了眉:“这都快结婚的人了,怎么还是这么不懂事。”
      另一位大妈,拍了对方一样:“小吕她就那样,这么多年的街坊,你又不是不知道,这孩子啊,别看平时不说话,心肠好着呢!”
      见有人在帮着自家小姑子说话,大嫂连忙感激道:“您说得一点没错,我们家小晓心软着呢。”
      “她大嫂,你可别怪大妈多嘴,”刚刚帮腔的那位,这一会沉下了脸色:
      “我怎么听说小吕连证都和对象扯了?一女孩子可不能嫁得太容易。”
      一直挂着笑的大嫂,直接愣住了:“谁说她嫁得容易了?”
      自打和江家定下结婚的日子,她和爱人吕一可一直都在用心准备着。
      “我也听说了,”另一位大妈,同样也是满脸愁容:“就算是咱闺女年龄再大,这男方该准备的还是得准备啊。”
      大嫂直愣愣的看着眼前一唱一和的二位,怎么感觉她俩比自己还要疼惜小晓。
      “说得就是啊,小吕虽然年龄大了些、脾气坏了些,但男方好歹也得随些彩礼。”
      “虽然三转一响是不可能的了,但一转也……哎,她大嫂,你倒是听我把话说完啊?”
      一言不发的吕家大嫂,硬生生的从二位大妈中间挤了过去。
      一路沉着脸,走进了自家的楼道。
      “咦,”刚踏进去,就瞧见了站在楼道里的吕晓:“你在这干嘛,怎么不回家呀?”
      “呵,”吕晓呵笑了一下:“怎么不再多聊会?”
      “有什么好聊的,你以后也别搭理她们。”
      “我原本就没搭理过她们,”
      面对打小就宠着自己的大嫂,吕晓难得抒情了一把:“放心吧,以后我会过得幸福的。”
      炎炎夏日,刷了一整天家俱的江山,哪哪都觉得酸!
      “这才多大岁数,”在书桌前坐下后,江山喃喃自语道:“看来平时还是不能太闲。”
      “说得没错,”江河深有体会:“咱俩什么时候去太仓收钱?”
      “过两天吧,等我把手头这活干完。”
      此时,写字台上的细绳上,已经夹了三幅差不多布局的画稿。
      或坐或站,或躺的一群动画角色,各个还拿着一瓶幸福可乐。
      这一会令江山埋头苦干的,正是第四改的画稿。
      潘红送来的电扇,在房间里呼呼的摇着头。
      坐在风扇前的江河,半天都没再说过一句话。
      夜越来越深,当老猫跳上窗台的时候,江山回头看了二哥一眼:“我还以为你睡了呢”
      “没。”
      “这书好看吧!”
      “呵,”
      何止是好看,江河还还从没对着一本书能超过半小时的时间。
      不过这一会的他,注意力全在《射雕英雄传》上,根本顾不上和老三搭话。
      【这段时间政府急了,一连出台了好几条禁令,说来说去都是差不多的内容,为了缓解城市的就业压力,严格限制农民工进城务工。】
      【第一辆民用摩托车,由嘉陵机械厂制造出产。】
      【国家首次提出:要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二哥问我这话是什么意思,我也没看懂,只知道这句话的出现,意味着国内金融改革的第一枪,打响了。】
      已经习惯在睡前写几句的江山,终于在小床上躺了下来。
      1979年,改革春风吹满地。
      神州大地有、且仅有一家银行可以办理个人储蓄业务,它就是人—民银行。
      后世财大气粗的五大行,这一会只出现了三大。
      但,建行、农行尚未开通个人业务,交行、工行连个影子都没有。
      至于招商银行,还只是家蛇口工业区的结算中心。
      自领导发出“要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的口令,响彻大地后。
      国家金融系统的心,砰砰跳起来了。
      当下的社会,闲散人员不少,闲散资金更多。
      人民银行为了吸纳这些闲散资金,决定增加储蓄种类和档次。
      于是,“零存整取”和“定期储蓄”出现了。
      他们不但增设了三年、五年期的利息档次,还增加了积零成整的定期储蓄。
      更多的吸储方案,还在来的路上。
      但,“忽如一夜春风”般诞生的储蓄花样,在人民群众中却没有激起太大水花。
      这些即官方、又复杂的数字文字,在他们看来如同高数。
      于是这一会,浦江人民银行的两位领导,来到了市宣传部的会客室里。
      双手背后的几位领导,在一张长桌旁来回走着。
      时不时还手扶眼镜、弯下腰仔细瞧瞧桌上的两幅宣传画。
      “这是我们单位的宣传骨干精心设计的作品。”
      跟在他俩身后的章处长,同样也背着双手:“怎么样?看起来很有气势吧!”
      长方形的宣传画上,背景是烟囱高耸入云的工厂,以及绿油油的庄稼地。
      前景是一位背着解放包的短发妇女,一手拿着存折、一手指着新政策。
      最下面一排醒目的大字:积极参加储蓄,支持国家建设。
      面对章处长的微笑,银行的两位领导也只能挤出一丝笑容。
      再看向另一幅。
      ??,这幅好像还有些东西。
      同样是之前那位短发妇女同志,这一次手上拿得不是存折,而是一张一元纸币。
      左手一挥:每人储蓄一元,全国可以累积十亿元。
      大红色的“十亿元”三字下,更有具体的文字说明:
      或建铁路1204公里,
      或建年产十万纱锭的纺织厂32座,
      或建五万吨化肥厂12座,
     

第一百六十六 章 看一眼就去存钱的广告[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