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15章 布局[1/2页]

汉朝旧事 墨如枫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刘询面临一次最为愉快的抉择。
      谋略上看,支持匈奴的任何一方都有利于己方。
      不过为了边境的安宁,刘询还是得谨慎考虑。
      呼韩邪兵力偏弱,而且愿意低下头颅称臣,而郅支虽说也言辞恳切,并送儿子作为人质,可这位单于连亲弟弟都要赶尽杀绝,人品实在不敢恭维。
      事实摆在眼前,该支持谁似乎连三岁小孩都看得出来,不过,刘询是个有大局观的人,他的想法绝不仅是简简单单地作个选择,他要考虑的是边境的长治久安。
      如果他帮匈奴的任何一方灭了另一方,结果会得到什么呢?
      结果可能是匈奴重新获得统一,甚至强大。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对手做自己的邻居,是哪个君主都不愿意看到的。
      试想一下,自个儿一手扶持出来强大而统一的敌人,这种做法,不是脑子被门板夹了就是想要作死。
      刘询显然不是想作死的人,他的脑瓜子非常好用,很快就想到了万全之策。
      对待称臣并前来朝拜的呼韩邪,他采用萧望之的意见,以高于诸侯王低于皇帝的礼遇接待,重赏并封侯,同时向天下发诏书,称颂呼韩邪单于朝拜之事。
      此举的目的就是向各国宣布,呼韩邪已经置于汉廷的保护之下了,谁要打他,先得掂量掂量。
      而对于呼韩邪的出兵平叛的请求,则一字不提,也算给了郅支一个面子。
      刘询的“狡猾”可见一般,就希望你匈奴分裂着呢,哪方他都不得罪,只要肯低头,金银珠宝爵位都可以赏赐,就是不能承诺出兵。
      作为呼韩邪一方,有了刘询的保证,心里的石头也放了下来,他现在极为狼狈,厚礼拿不出手,只能拍胸脯向刘询保证西北边境安宁。
      刘询对于呼韩邪的保证,十分满意,也打消了后来刘询出兵助他的顾虑。
      郅支见呼韩邪得到了汉廷的庇护,自然不敢轻举妄动,他见呼韩邪的人在长安吃香的喝辣的,也是分外眼红,他也不断的派使者前来。
      不过,刘询给他们的待遇始终要低于呼韩邪一方。
      这让郅支坐卧不安,打又打不得,讨好的功夫又不如弟弟,郅支担心长此下去,呼韩邪在汉廷的帮助下,力量会愈来愈强大,总有一天,他们会过来抢地盘。
      长此以往,日子实在没法过了。
      郅支遂决定西迁,把地盘让了出来。
      呼韩邪得以重返漠北,执掌大部分匈奴故土。
      由此,汉匈边境长达五十年的和平得以确立,汉匈关系进入最为稳定的时代。后来,呼韩邪娶了个汉族妻子,此女正是四大美人之一奇女子王昭君。
      刘询治理下的国家,真正迎来了中兴盛世。
      国家无事,吏治清明,老百姓安居乐业,各行各业一派欣欣向荣,汉匈关系又有了新的局面,应该说,皇帝做到这份上,已经十分不易。
      他的确很欣慰,也很自豪。
      可惜的是,刘询自感身子骨大不如前,他甚至经常回忆起一些往日的旧事,在刘询看来,这是人老的征兆啊。
      刘询要开始为日后进行必要的布局了。
      刘询是个不居功自傲的人,他认为国家能在他手上走到现在,与那些活着的还有死去的臣子休戚相关,自己不过是用对了人。
      所以,他命人将十一位居功至伟的功臣一一画像,供奉于麒麟阁。
      其中排名首位的自然是霍光,考虑到其后代谋反,他在画像中只有姓,没有名,其次是张安世、韩增、赵充国、魏相、丙吉、杜延年、刘德、梁丘贺、萧望之、苏武。
      十一人中分布在各条战线,有搞军事的,有搞政府工作的,有搞外交的,有搞宗室事务的,都是各个系统的杰出人物。十一人中,唯有萧望之还活着。
      萧望之是萧何的后代,但是他家传到他的祖父辈,却只是个务农的平头百姓。萧望之为了改变自身的命运,拿起了书卷。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萧望之学有所成,在长安儒生当中有了名气。
      萧望之在丙吉的推荐下受到霍光召见,霍光试探几下,发现萧望之确实才华,本想笼络留用,但是萧望之对霍光的

第215章 布局[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