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七十八回 名医[1/2页]

明末:辽东雄狮 秋予岸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好消息!好消息!”
      稳重的孙元化,一路小跑来见杨承应。
      “什么好消息?”杨承应问。
      “恩师寄来书信,已经请了一位医术大家随瑞安大长公主的二儿子来金州。”
      “太好了!”
      杨承应激动的站起身来。
      这些日子,别提他过得有多苦了。
      论医术,他属于二把刀。
      为了教那些女医护兵,可谓是绞尽脑汁。
      这下来了医术大家,还是徐老推荐的,问题应该不大。
      “请问是谁啊?”
      激动过后,杨承应忙问医术大家的来历。
      “这位姓张,名介宾,字会卿,又字景岳,别号通一子,因善用熟地黄,世人称‘张熟地,浙江绍兴府山阴人。
      幼年随父游京城,十四岁师从京华名医金英,得其真传。
      中年从军成为幕僚,后来解甲归隐。五十七岁回家乡,至力于精进医学。
      被人们誉为‘仲景、东垣再生。
      他有事在京城,被恩师知道,介绍金州镇的情况,遂跟着前来。”
      听了介绍,原来是真·医术大家!
      哎嘿,这个名字怎么耳熟啊?
      张介宾,字景岳。
      张景岳!
      杨承应吃惊不小,竟然是大名鼎鼎的温补学派创始人。
      张景岳晚年辑成的《景岳全书》,有六十四卷,博采前人之长,自成一派。
      虽然遭到后世诸多批评,但对于当时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进步。
      后世很多的庸医,借着他的名头滥用温补,导致他的名声受到影响。
      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位明末医术大家!
      又苦熬了几日,时间来到天启三年的七月初四。
      祖天弼提前到帐下听用,杨承应把他安排在自己身边。
      霍维华也来了,待在镇虏城里的馆驿。
      那是以前方震孺住的地方。
      这天,一则重要消息传来了。
      “公孙晟、吴三桂、沈志祥进来。”
      杨承应坐下,面露威严。
      三人闻声,立刻入内。
      “公孙晟,命你率部分亲卫出城十五里迎接万大人和张先生。”
      “遵命。”
      公孙晟在外面听得一清二楚,不用细问,退了下去。
      “吴三桂和沈志祥率部分亲卫出城十里相迎。”
      “遵命。”
      吴三桂和沈志祥抱了抱拳,退了下去。
      杨承应看向孙元化:“孙先生,随我出城五里相迎。”
      “好。”孙元化笑着点头。
      看得出,大帅到来对张景岳非常的重视。
      去镇虏城的路上,年近六旬的张景岳坐在骑马缓行。
      他曾经来过金州镇,当年一片荒芜的地方,如今已成沃土。
      到处是种地百姓,扛着锄头,三五成群的下地干活。
      途径军堡,能看到训练有素的士兵。
      与其他地方不同,这里的士兵和百姓没有隔阂。
      偶尔还能看到士兵和百姓闲聊,聊得挺开心。
      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看到他面上欣赏的神色,万弘祚泼了冷水:“张老,别被这一切的假象懵逼您老的双眼,杨承应可是一个毫无礼数的武夫。”
      “武夫?”
      张景岳心说,咦,怎么和徐老说的不一样。
      “对,嚣张跋

第二百七十八回 名医[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