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八百六十五回 入宫面圣[1/2页]

明末:辽东雄狮 秋予岸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杨承应进京的消息,不但满朝文武,连满城百姓都已经知道。
      压根不用东厂故意散播消息。
      其实曹化淳也知道。
      但在崇祯面前,他毫不迟疑的撒谎,目的是提高自身和东厂在崇祯心目中的地位。
      如何看待杨承应,庙堂和江湖大不相同。
      这位勇敢抗击东虏的「英雄」,随着岁月变迁,在江湖上已经变成了田承嗣、李怀仙之流。
      在百姓眼中,杨承应的辽东镇就是唐末的河朔三镇。
      只是在个人观感上,接触或没接触过辽东军的百姓,都没有对待东虏那么抵触。
      朝堂就复杂得多。
      有厌恶的,有羡慕的,有想取而代之的……
      每个官员因出身和境遇不同,对杨承应的看法也不同。
      不管他们怎么想怎么做,杨承应已经来了。
      崇祯十年二月初七,杨承应率众于当日上午抵达京师城下。
      一万军队驻扎在德胜门的城外。
      百姓远远看去,只见辽东军帐篷林立,鹿角相连,与平素见到的军队完全不同。
      杨承应在营寨中,等候着皇帝的召见。
      先公后私嘛。
      杨承应穿着皇帝赏的赐服,神态平静。
      与他不同,在一旁的朱徽娴显得有些紧张。
      「殿下别紧张,没事的。」
      杨承应扭头看向公主,伸手轻拍她的手背。
      「以前倒是希望将军面圣,当面把话说清楚,消除彼此误会。」
      朱徽娴紧张地说道:「哪知越靠近京城,我的心反而越慌。」
      「近乡情怯,理所当然的事。」杨承应安慰她。
      这时候,穿戴整齐的洪承畴进来了。
      他向公主施了一礼,然后对杨承应道:「殿下,宫内派曹化淳做传旨太监,召周王入宫面圣。」
      「呼……」
      杨承应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吐出,再站起身。
      「殿下,看曹化淳的意思,我不能陪你进宫。」
      洪承畴小声道:「不过我可以送您到兵部衙门,等入宫旨意到,您再入宫。」
      曹化淳领杨承应进城,但杨承应不可能马上见到皇帝,需要曹化淳亲自上报崇祯,得到批准才能面圣。
      这么长时间,杨承应不可能一直在寒风中站着。
      好在皇城虽大,却有不少衙门可以歇脚。
      洪承畴怕杨承应第一次到紫禁城,不知道门路,所以决定亲自陪他走一趟。
      「有劳了。」杨承应点点头。
      出身寒微不是耻辱,能屈能伸方为丈夫。
      这句出自老三国的话,杨承应记了一辈子。
      杨承应别了公主,与洪承畴一道在曹化淳和锦衣卫保护下,骑马往皇城走去。
      路上经常看见成群的难民睡在街道两旁的屋檐下,颓丧至极。
      杨承应不忍看,心中觉得疼,扭头问洪承畴:
      「这是发生了什么事,京畿重地竟有这么多的流民?」
      「将军有所不知,自崇祯七年起,河北各地多发生灾荒,致使流民遍地。这里还算好的,有粥棚可以放赈。」
      有曹化淳在,洪承畴立刻改了对杨承应的称呼。
      「只怕是杯水车薪。」
      「勉强为之,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好些。」
      众人在承天门西边的长安右门外下了马,步行进入皇城。
     

第八百六十五回 入宫面圣[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