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百一十二章 天子无心[2/2页]

我的姑父叫朱棣 青史尽成灰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天,也是丝滑无比。
      破坏容易,重建困难。
      所以正统官学,也只是一直在修订,没有拿出最终版本。
      解缙已经忙活很久了,别的东西都好说,只是卡在了关键核心上面。
      现在黄观接手之后,一样是卡住了。
      该怎么办吧?
      “岳父,其实该怎么办,已经呼之欲出了……陛下秉持民心治国,而民心从何而来,就是从这一份份调查而来!”
      徐景昌轻轻敲了敲桌上的文稿,黄观突然浑身一震,竟然豁然开朗,不由得一拍脑门。
      “瞧我这个糊涂劲儿,果然,我明白了。”
      黄观心情大好……解开了最关键的东西,剩下就好办了。
      天心天命,这套说法前面已经驳斥过了,这一次黄观却是保留精华,但是又没有一下子全盘否定。
      说天命不存在,那也不对!
      孔夫子说敬鬼神而远之。
      天命或许有,神明也或许存在,但是不能让这些干扰朝政。
      譬如说日月星辰,运行轨迹,自然有天文运算证明,并非神意。
      风霜雨雪,水旱蝗灾,那也是常情而已,不必大惊小怪。
      救灾需要的是人力物力,唯独不是靠神力。
      这一套东西说完……接下来就是天子的问题了,终于切入主题。
      前面辩论殿兴有福的时候,就已经讲过了,朱元璋并非秉持什么天命,也不是继承谁的道统……前面道统断绝,洪武大帝重兴华夏。
      现在接着这个观点,大明天子,秉持万民之意,治理天下,皇帝乃是万民化身……万万千千的黎民百姓,想法众多,心思各异。衣食住行,生老病死。
      所有事情,都需要天子关心,而后责令百官,仔细落实。
      一句话,天子无心,以万民之心为心!
      这玩意写出来,黄观长出口气,只觉得通体舒坦,浑身轻松,简直要飞了起来了。
      “若是能成,老夫在千秋青史上,也有一笔了。”
      徐景昌笑道:“您老人家六首魁元,早就有一笔了。”
      “那不一样!”黄观感叹道:“六首魁元只是会考试罢了,就如才子,留下多少诗篇,都不如大儒尊贵。差别太大了。”
      徐景昌笑道:“那您现在可是能比肩历代鸿儒了。”
      黄观眉头微动,良久之后,叹道:“尚需要一些火候。”
      这位嘴上这么说,可是心里却是乐开了花……他越是琢磨,这个说法就越是高明……过去讲的是皇帝乃是天子,至高无上,尊贵无比。
      这么干,其实是把皇帝和百姓越推越远,从而让天子高居九重,不闻人间烟火……看似是尊贵了,其实却是将权柄交给了朝臣。
      但是新的说法,天子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
      这样一来,天子就要体察百姓之心,了解民情,熟悉民间事务,就是天子的使命。
      落到储君身上,去地方学习,和百姓生活,了解民心民意,全都是必要的举措。
      诸如朱高炽去江西探查,深入鄱阳湖,就更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属于善政。
      而且把天子和万民绑在了一起,这样一来,天子的权力根基更加稳固,能得到的支持更多,从某种程度上,也更尊贵。
      毕竟华夏大地有屠神的传统,可天子真心和百姓在一起,谁又能杀了自己呢?
      得民心得天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些全都有了妥当的说法,再也没有半点问题。
      黄观只觉得自己浑身舒泰,就差大吼一声:吾道成矣!
      身为儒士,皓首穷经多年,能在这个岁数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当真是死而无憾,含笑九泉。
      黄观随即运笔如飞,丝毫没有迟疑,连续努力了数日,总算把这篇鸿篇大作交给了朱棣。
      朱棣接到了之后,竟然也是仔细拜读……非但他自己读,还把姚广孝请进了宫里,君臣一起研读。
      五日之后,朱棣降旨,编纂永乐大典,并且将这篇文章,定为永乐大典的第一篇。
      天子无心!
      黄观得到消息之后,大为欢喜,不顾疲劳,到了徐府。
      看到了外孙徐显忠,这次没让小家伙跑掉,一把抱了起来。
      “我不背诗,我不背!”
      黄观大笑道:“放心,这次啊,咱们不背诗……背文章了!”

第三百一十二章 天子无心[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