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九十八章:绝了,怎么都来拉我下水呢?![1/2页]

三国:曹营谋主,朝九晚五 不屈青铜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司空府。
      晚上徐臻离去之后,随即便是荀攸到来。
      曹操今夜刚好并未喝酒,所以有充足的时间可以与之商议。
      荀攸为海内名士,又是荀彧的侄子,是以曹操从来没有慢待过荀攸。
      当即叫人泡好了茶,在厢房而见,于带着庭院的开敞屋舍之中,一方案牍前后相对而立。
      荀攸开门见山的将书简从怀中取出,放在了桌案上,笑道:“这是,叔叔托我给主公所带。”
      “此书简之内,写着他对于设立校事府一事的看法。”
      “哦?!”
      曹操颇为惊喜,此前率大军返回许都的时候,的确是荀彧率众在外来接,那时曹操因人众多,所以未曾把话说出来。
      随后也召来了荀彧,提及了这件事。
      当时荀彧保持了沉默,未曾多言。
      没想到,现在亲自写了一封书简送了过来,而且看木屑在外,恐怕还是用刻笔所写,便于长期保存。
      “如此刻写,文若是打算让我铭记这些话。”
      荀攸不置可否,只淡淡的笑着道:“也许。”
      曹操当即解开一观,扫视数遍之后未曾放下,眉头紧锁未曾舒展,仿佛是对于某些话十分纠结。
      又像是其中语言晦涩难懂,让他不断猜测。
      过了许久才放下,神色如常,对荀攸道:“文若之心意,我已经知道了。”
      “公达既已知晓此事,不如也说说看,有何看法?”
      荀攸心里暗笑。
      果然,我就知道主公会随口问我之见。
      在来的路途上,他早已经想过如何回答,但现在却在装傻,目光呆滞了一下,道:“主公,询问在下?”
      “不错。”
      “公达乃是海内名士,此前数年又一直在外游历,所结识之人无不是并列名流,公达所想,可能就是他们所想。”
      这话说来,已经不是在询问意见了,而是在问荀攸,其余的人会不会有意见。
      “主公,此事在下不敢妄测,可若是细细想来,此时开设校事府,暂且不妥,此时在外诸侯敌军不少,若是开设校事府,当会为人诟病。”
      “虽不至于立刻被定为谋逆,但却定然要遭到卫将军等人反对,此后便可让二袁有机可趁。”
      “在下之见,不可开设,需再立功勋,扫荡周遭不臣之人,等待安定之后再可定内,如此可让天子无忧。”
      “好,我知道了。”
      曹操当即笑了起来,和荀攸相对拱手。
      此后,两人又聊了约摸半个时辰,对此冬季兵马操练,军备筹措之时,梳理了不少策略,荀攸用其见解,算是解开了曹操心中不少疑虑。
      是以约定,打算在晨议之时,进言大力赶造军备,购买战马,为明年开春做准备,届时若是再出兵,将会拜荀攸为军师,与戏志才一同而出。
      荀攸走后,曹操送到了大门之外。
      “公达走好。”
      “主公,请回吧,在下回去向叔叔诉说此事,等过几日,叔叔手中公务忙完,自会再来与主公秉烛夜谈。”
      “好。”
      曹操笑着看他上了马车,转身回府邸后,合上大门的瞬间脸色已经变得凝重。
      走在前院时候忧心忡忡,喃喃道:“文若,公达皆不愿。”
      “然此时诸公之心甚乱,又该如何是好?”
      “奉孝、志才力主开设,以监察百官,伯文又是怎么想的?”
      曹操实际上在前半夜时想问,但却忍住了,他猜测徐臻可能不会回答这个问题,和荀彧此前一样保持沉默。
      可不知为何,曹操总觉得徐臻应该会选择支持开设。
      “嗯?顺势而为?”
      曹操品味了荀彧的话,忽然脚步一顿,双眸亮起,脸上的表情逐渐变得精彩起来,忽而缓慢的道:“不对。”
      “文若所言,并非是不设,而是有功绩,可压制,令士族公卿闭嘴,不敢反抗,先以威压令其慑服,再徐徐而进,不可着急。”
      “文若,你果然知我!”
      曹操嘴角上扬,登时高兴起来。
      此前淤堵的心结,登时全都打开了,之前曹操心里不适可不是因为开设校事府的事情受阻。
      而是因为文若不帮自己。
      但现在再看,细细一想,从顺势而为之后,他的话语之中满是关切,只是自己囿于士族身份,不能亲口说出来。
      也不能明目张胆的站在自己这一方。
      再加上,荀彧一开始推举的官吏,几乎都是出自颖水一带,或是荀氏曾经的门生,现在都在天子脚下,他要明哲保身,只能暗中所言。
      此话,任何人来看都是正常的。
      所谓顺势而为,天道不逆,说的几乎都是汉室,都是天子。
      而唯有熟知荀彧之人,才明白是什么意思。
      “如此说来,文若还在警告我,那些士族中人必会想办法反我,要令天下人安心,可并非是那么简单的。”
      曹操心中明了,当即又返身出门去,“随我去金吾营!”
      “喏!”
      ……
      寿春。
      扩建了数次的巨大衙署之中。
      袁术早已将自己的衙署打造得宛若皇宫一般。
      占地极大,光是大堂前的校场,就有数里宽大,文武官吏行走向内,至少需一炷香方可缓缓到达。
      大堂建造多以数丈庭柱,空间高阔。
      在阶梯两侧守卫的宿卫,手持斧钺,头戴精铁所制盔帽。
      威风凛凛。
      袁术在当年被曹操所败后,一口气自南阳直接逃到了寿春。
      进入寿春之后,又重新扫荡肃清内部有二心之人,接着招揽各地的贼寇为将,所来投者,皆不拒也。
      后又命孙坚旧部,攻打曲阳、东阿等地,渡江之后攻伐江东。
      取得不俗建树。
      在数年之内,收编之兵马,竟然达到了三十余万,号称四十万大军雄踞,令四周宵小无不慑服。
      后孙策领兵过江东,带走了孙坚旧部,说是为袁术打江东诸地,救援柴桑,留下了一个神秘之物到袁术手中。
      于是得以顺利带走旧部兵马,一来是袁术也明白孙策留不住,此人勇武英雄,不似可为人下者。
 

第九十八章:绝了,怎么都来拉我下水呢?![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