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百零一章:你说什么?凤雏是真的?![1/2页]

三国:曹营谋主,朝九晚五 不屈青铜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一日夜间。
      徐臻派出去的骑兵到达各地,罢免了两百多官吏,空缺出来的政务,并没有让百姓觉得可怕。
      毕竟新政屯田还一直在推行。
      田土庄稼、粮食的长势都很不错,只要田地还在,人心就不会散。
      这些年军屯下来,粮食多是上交给荆州各地衙署,百姓还有温饱。
      酒足饭饱,衣食无忧。
      逐步到了安定,现在徐臻的新政一来,还可以分田,日后更是可让聚集于此的百姓能够数代长存。
      他们当然不会轻易闹事。
      当然,士族与官宦之家就没有那么平静了,对徐臻的咒骂此起彼伏,雪片一般的书信飞往襄阳。
      为的是呼朋唤友,想尽一切办法,想要除掉徐臻,又或者是寻找庇护,想办法能够保住官位。
      而且,徐臻还将他列入“黑名录”的官吏全部公示,每个骑兵统帅到县地之后,都会张贴告示,以写明官吏之罪行。
      大多是玩忽职守,自命不凡之人,那现在就这不光是罢免官位了,连同名声也要大为受损,对于最是注重名望的士族而言,几乎是无法接受的下场。
      这个时候的襄阳,一团乱麻。
      与此同时,蒯越、蔡瑁等人,写了一封表文上书衙署之中,为刘琮请求调任到青州之地,举家迁徙。
      根本没有管在外的事务,他们自保还来不及,没有人会出来给这些被罢免的官吏做主。
      襄阳聚集再多的人也要不到一个说法,名流之人更加不会来和徐臻纠缠,毕竟他们多少还是要点脸面。
      如果纠缠过多,难免会被人认为是为了区区一个官位而不要尊严。
      于是襄阳人一下子多了起来,仿佛市场一般,都是在议论此时,每走一段路,就可以遇到几位曾熟知的同侪之人。
      这种光景,好多年都没见过了。
      但是今天他们才明白,徐臻是来真的。
      因为公布出来的告示上,谁人擅离职守,消极理政,一目了然,还写下了“永不再辟”的字样,盖上的是丞相印和他徐臻的印章。
      除了天子的传国玉玺,其余印章都在其上,已经没有人能救得了他们了。
      看到这些时候,荆州这些官吏才明白仕途到今日就到头了,除了回归山林做个隐士,别无他法。
      手脚冰凉,心里瘀堵都毫无办法,只因刚好算是撞上了徐臻的新政制度,被他拿来开了刀。
      “这个徐伯文,并未过多任用寒门士子,也不是提拔他的党羽,是从北方调任。”
      “北方归附曹氏的士族,至少上百个,不知多少人在等着推举官吏入仕,只是在北方诸多州郡的官位早已饱满,这一闹,当真是给人腾了不少位置出来。”
      不少士人背着手摇头苦笑,心里紧,胸口堵,笑也算是言不由衷。
      “现下,马氏早早投奔,恐怕都已经奔为心腹了,你们慢了数日,无可奈何。”
      “诸位注意没有,徐臻一个太守都没动,罢免的官吏全都是县令,以及各县的小吏。”
      “这是为何?”
      “以此开刀,杀鸡儆猴!定然是如此,我等本就势单力薄,尚且还需政绩来证明才干,日后好闻达天下,现在反倒丢了官,还被人抓住把柄,从此身败名裂!唉!”
      “不,诸位恐怕想得太过简单了,如此单纯,怕是没看懂徐臻之计策的精深用心!”一些人还有别的看法,也提出了更为深层次的猜测。
      “打压我等,不动太守层次,的确是为了杀鸡儆猴的目的,可同时,也是为了在一夜之间,让士人知晓,听从荆州大族之言,一旦有祸,这些大族根本保不住任何人,这敲打的仅仅只是那些二千石吗?”
      “乃是整个荆州士人,不能再依赖于这等姻亲盘根的大族举荐之恩,没有用啦!如今朝臣代代更迭,徐伯文此举,便是告知我等当年举荐之恩不算什么,真正出了事,牺牲的永远是我等小吏!我本全心为民,只是听从了某些人的命令!却遭致如此祸端!”
      “此恩情岂非诸位的催命符?如此入仕,等同于在得到官位的瞬间,也将自己的命脉交由他人掌控,随时可去牺牲,岂非为鹰犬呼?!入仕为官,士族查其清廉品行!”
      “可若是士族高贵者本身也品行不端呢!?谁可管辖?!”
      大街之上,有不满者大声呼喊者,喊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察举在最初,乃是为了让官吏能够律己行策,为民治理一地,可让一国之内,国泰而民安,所有政策都是稳步推行,不会有所动摇。
      当然,在这数百年之后,也慢慢变了味道,和当年全然不同,已经成为了大族之中,弄权捏势者,掌控官吏的一柄权杖。
      这便是一直成风数百年的“举荐之恩”,这也是曹操现在在许都,对司马氏如此恩宠的原因。
      司马懿两次拒绝入仕,曹操都没有追究,继续给他们家族封赏。
      就因为当初曹操做的洛阳北部尉,便是司马防举荐,然后才有了后面痛打宦官、士族甚至是皇亲外戚的“五色棍”。
      但这些人虽喊了出来,却没有太多人敢附和,只是用看傻子一样的眼神,远远而观。
      如此,真正聪明的人又开始思考徐臻做这些事的真正目的。
      而这个时候,一位荆州士人之中培养出来的有大智慧的高士,已经通过马良见到了徐臻。
      “见过车骑。”
      庞统在府邸后庭,徐臻杀鸡挖酒招待,他听闻过,凤雏庞统善饮酒,好饮酒,不修边幅。
      如今一看果然如此,和孔明比起来,两人当真是庙堂者与江湖者的区别。
      诸葛亮从来不会让自己的形象脱离儒生,在何处都会注重仪表。
      庞统则是仿佛根本不在意这一点。
      卧龙、凤雏,得一者则可以安天下。
      两者皆得,则是双倍的快乐!
      然后徐臻现在准备把他们全都拉去边境。
      为他攻西凉,占据凉州、幽州、并州三地,在关外得占据等同于一个国度的地盘,治理得好了,能安置下千万百姓!
      乃至是数千万!
      还可以成为整个大汉在西面的巨大屏障,真正将汉朝,延续到一个从来没能开辟过的疆土去,那将会是何等的功绩。
      “庞士元,荆州凤雏,我听说过你,你来找我有何事?”
      徐臻平淡的开口说道。
      即便是明知道他为什么来,现在也不能将话说明白,这点时间,徐臻还是愿意给他花的。
      “投奔!”
      庞统脸上满是认真之色,“投奔车骑,随您去北方,如此才能真正让庞氏长存。”
      “你是庞氏的人?”
      “是,支脉庶出,不入荆州仕途,只为寻求明主,成就大业,本打算另投他处,以为车骑之后恐再无功绩可立,到了车骑麾下,也只能如当年韩信之于项羽帐下,只能为执戟郎也。”
      “那为何现在又来投?”
第三百零一章:你说什么?凤雏是真的?![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