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零八章 时代交错,百年流逝[1/2页]

我编的假预言竟然都成真了? 二杨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征服世界的路,注定是相当漫长的。
      此时没有铁路,大明将士们想要去到德里苏丹,只能绕路。
      天堑喜马拉雅山横亘于大明与德里苏丹之间,让他们不得不花费大量的辎重和时间赶赴战场。
      而陆云这一次没办法让这支数十万的大军通过时空门行动了,这会造成太过夸张的连锁反应,而且这才仅仅是德里苏丹而已……
      未来的更远方又要怎么办?
      总不能每一次出兵,自己都要去给他们开个方便之门。
      这个先例不能开,所以一统四海这件事情,也急不来。
      不过,当大军开赴到南亚后……
      本就战乱频发、千疮百孔的德里苏丹,就在精兵强将讨伐之下一触即溃。
      大明将士们并没有花费什么时间,就联合着藩属国将德里苏丹彻底拿下。
      一些战士踏上返回本土的路途。
      而另外绝大部分,则是分散到德里苏丹境内,成为了新的统治者,以及文化的传播者。
      公元1425年,德里苏丹成为大明的二等藩属国。
      大明版图进一步扩大。
      朱棣也下达了新的诏令,开始打压各个宗教。
      诗《天下》,传遍了大明蜀地的每一片地域。
      就算是不识字的稚童,也能朗朗上口的背诵出完整的《天下》来。
      以自由和平等为基础,明属番邦之变数,正在大大削弱。
      不止如此。
      大明威名,在通商的过程之中,传遍了西方。
      再加上正逢着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反抗教廷带来的高压。
      神学正在走向末路。
      对于那些西方学者、文艺工作者们来说,大明简直是梦想之中乐园一般的存在。
      这让不少怀着朝圣思想的学者朝着东方而来,带着无数珍贵的记录和记载回去,将大明所造就的神话进一步传播了开去。
      公元1437年……
      朱棣今年已经是七十七岁高龄。
      在西征德里苏丹结束之后,大明又一次开始韬光养晦。
      虽然朱棣心中很急,但是也只能强行的压制住心中的焦虑。
      远征德里苏丹,近乎榨干了大明二十年来的积累,如果贸然再进军,只能导致情况变得越来越不妙。
      此时大明境内许多基础建设也有大量的消耗,应天府故宫的建设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宝船厂同时也正在扩大规模。
      这十几年之中,霓虹再起乱象。
      出兵平叛也牵扯了不少朱棣的精力。
      打江山易,守江山难……
      此时朱棣只觉得心力交瘁,而北元仍旧是心腹之患,如果不是大明国力的确强盛,此时怕是已经被拖垮了。
      然而朱棣所操心的这一切……
      其实都早就在燕郊地下基地的项目组之中,得到了解决方案。
      陆云此时正在听着这第六次研讨会之中,学者们激烈讨论着的事情:
      “大明已经开始进入第一次工业g,很快这些运输问题将不再会是问题了。”
      “不过我们现在需要注意的是大明与世界通商所流传出去的技术……这会导致大明的决定性优势被迅速抹平。”
      “目前已经是藩属国的地方,能够稳定多久也是个问题……”
      “即便是削掉了藩属国兵权,但是只要那些藩属国想,那他们的手中仍然可以掌握一些兵力……”
      “一旦有人揭竿而起,那将会引起的连锁反应,将会迅速燃遍各大藩属国。”
      这是个问题。
      但也不是问题。
      陆云坐在角落里旁听着,嘴角笑了笑。
      这里是bc100001的时间线尽头,是不会受到大明历史改变而影响到的平行时间线。
      而此时,在本时间线之中,历史造成的影响,已经开始大规模的影响到了现代。
      比如说一些历史传说消失,比如说一些历史建筑不复存在,一些新制度在沿袭之中变得更加完善……
      这些还不重要,毕竟对历史的改变还没有尘埃落定。
      但是……
      根据刷新后的史书,陆云却可以清楚的知道到底是谁会对大明产生威胁。
      他在这条平行时间线上所组建的尖刀部队……
      当然不单单是为了扫平大明军队前方阻碍而存在的。
      更是为了将一切可能的火苗掐灭而存在的。
      虽然说起来残忍了一些,但是毕竟此时陆云手中有大义存在。
      不得不说,陆云这么做也的确有点私心存在……
      可是终究也是为了全人类的存活在努力。
      陆云如实的想着:
      “这也算是师出有名吧?”
      而伴随着这种刺杀行动的持续……
      大明在远征德里苏丹之后的二十年之中,保持了无比平稳的发展。
      1445年,朱棣重病。
      在病榻之前,他再次看到了那位仍然保持着青春的陆真人。
      “先……先生……”
      朱棣的眼神当中闪烁着不甘。
      他似乎已经察觉到了自己大限将至。
      对于陆云来说,他亲眼见证了朱棣从幼时到青年,再到壮年老年的全过程。
      那一幕幕,此刻在他眼前回荡着……
      他还记得自己拉着朱

第二百零八章 时代交错,百年流逝[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