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秦邵认可张璁的说法:朱厚照身边无可用之人!
      其实朱厚照也挺可怜的。
      纵然大明名义上是君主专权的制度。
      可是到如今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文官内阁权利的一步步变大,重文轻武,科举选拔出来的人才直接划入了文官队伍当中,他们的利益都是一致的。
      皇上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他们所能依仗的也只有宦官和锦衣卫。
      而这两类人读书少、见识不高,最多搞些暗杀、狠厉的手段,真正的大事面前根本给不了建设性的建议。
      所以大明中后期对于国家强大方面根本没做什么努力,基本都耗费在内斗方面。
      皇帝和文官朝臣内斗!
      文官不同派系的内斗!
      就是在这种耗费国力的内斗中,大明一步步走向了灭亡。
      朱厚照是个有想法的君主,他希望开疆拓土、强大大明,只是他连出城狩猎都不能完全做主。
      那些官员明面上不敢支配皇上。
      但只要皇上做的事情不符合他们的意愿,就抱团直柬,用些撒泼哭诉求死等手段,逼得皇上就范。
      你不同意就是与民利益不一致,就是昏君!
      皇上为了维护自己光辉的帽子,不在祖宗面前丢脸,为了死后搏个好名声,,只能委曲求全。
      秦邵也明白朱厚照的名声为什么那么臭了。
      因为他不按照文官规划的路线走,而写史的那些笔杆子都掌握在杨廷和为代表的文官手里。
      想到这里,秦邵有些压力甚大!
      他和张璁这两个连朝堂都没进的玩意儿,如今要对大明国策提意见了。
      秦邵虽然了解前世的一些细致末端,但对于大明西域问题其实并不了解。
      自然只能问张璁对哈密问题的了解程度。
      “大公子,哈密问题其实已经存在很多年,只是朝廷被杨廷和他们把持,他们只专注自己手中的权利,根本不关心疆域问题,导致哈密卫一步步失守,我大明疆域这些年更是不断缩水!”
      张璁有些痛心说道。
      大明自从永乐之后疆域就不断地缩水。
      洪武建文时期,大明的疆域约450万平方公里;
      永乐时期,朱棣为转移矛盾,毕竟他是篡权夺位的,开始开疆拓土,疆域面积达到700万平方公里;
      到英宗时期,缩水到400万平方公里。
      至于嘉靖时期,这位皇帝更是把心思用在跟朝臣争斗以及修仙论道上面,疆域面积只有350万平方公里,也就是两京十三省。
      崇祯时期更不用说了,辽东死守后,直接降至300万平方公里。
      所以说,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大明的开疆拓土其实就是个笑话。
      至于西域,这个本来地里位置十分重要的“丝绸之路”更是被明政府一步步舍弃。
      朱元章在西域问题上是十分清醒的,他认为西域是明朝西北地区的重要屏障。
      他直接派遣左军都督刘真收拾了西域有强大国力的哈密国,让其臣服,为大明朝贡。
      朱棣时期,更是直接开通马市毛衣,哈密归顺了大明,明朝介入哈密内政,册封了忠顺王。
      并在哈密成立了哈密卫。
      哈密又外疆变成了明朝的内城。
      但到了成化年间,随着另一股力量土鲁番的壮大,他们不断骚扰哈密卫。
   

第207章 棘手的哈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