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69章 忽悠严东明[1/2页]

重燃回首已三生 长卿还成都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严东明坐直了身体,蹙着眉头,伸出手拦了拦,“小吴,不好意思,我打断一下。”
      吴楚之停了下来,很有眼色的给他递上一支烟,“严伯伯请讲。”
      严东明护着火点燃后,吸了一口,缓缓吐出一片烟气,而后满脸的疑惑,“小吴,现在我是站在你伯父的位置,而不是一个衙门中人的身份与你对话。
      你能明白我的意思吧?”
      他不希望吴楚之因为其他的因素,造成对整个形势误判。
      见吴楚之点了点头,严东明继续说了起来,“我没弄明白,你为什么要把总部和研究院放在锦城。
      放在燕京这个首善之地或者鹏城这样的特区不好吗?
      据我所知,鹏城可是电子产业的集聚区,怎么看,都是放在那里才是正道吧?
      不瞒你说,虽然我现在不在位置上,但我也清楚,锦城也在探索怎么发展电子产业,调研回来的结果却是很不乐观。
      这个产业太依赖上、中、下游企业间的协同作战,要发展就得集聚包括研发、材料、元器件、芯片、教育、软件与信息服务的一整套产业。
      这是现在锦城所不具备的,你把总部和研究院设在这里,是不是有点太想当然了。”
      这就是严东明担心的点位所在。
      造福乡梓是应该的。
      但要分时候。
      功成名就后来做,是美德。
      但年轻人好名,出风头的初衷,是要不得的。
      万一失败了呢?
      严东明对此很是担心。
      因为,如果项目失败,毁得可不单单只是他吴楚之自己的名声。
      还有不少无辜的老百姓啊。
      吴楚之笑着摇了摇头,“严伯伯,电子产业硬件方面包含了太多太多的细分产业。
      我们以最热门的半导体为例,包括光电器件、半导体传感器、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
      其中大约有八成半导体产品是集成电路,半导体的生产主要分为设计、制造和封测三大流程。
      事实上,在现在这个阶段,国内哪座城市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所有的厂商其实都只是国外产业链上面的加工商。
      您看,特别是这几年开始的交通大会战,将物流的成本进行了极大的压缩后,其实没有哪个城市拥有真正的优势地位。
      有的只是约定俗成和城市管理部门的支持,哪个城市眼光长远,哪个城市赢的未来。
      所以只要我成为龙头,只要城市对我进行支持,那么自然这根产业链链条就会向我奔赴而来。”
      其实这也是十来年后,锦城能够成为中西部电子产业集聚区的秘诀。
      由于引进了华电子、华唯、紫光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产业带动力、品牌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促成了京东方、中电熊猫、天马微电子、精电国际、富士康等一批新型显示企业在锦城连续布局。
      以龙头企业、重大项目为核心,推动产业链补前端强中端延后端。
      而随着龙头企业的建成投产,会拉动了上游原材料和零部件、中游显示面板和模组、下游显示应用组成的成熟产业链在锦城“跟风”落地。
      比如,中电熊猫线项目,该项目带动了康宁公司、世禾集团、路维光电等近30家配套企业项目落地建设。
      玻璃基板、掩膜版、触控模组等关键环节集聚成链,“龙头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生态”的发展路径更加清晰、有效。
      听了吴楚之的话后,严东明沉思了起来。
      半师,半师,师傅了解徒弟,徒弟也了解师傅。
      所以,严东明此时的思维模式,吴楚之知道的七七八八。
      无非是在认真琢磨着,吴楚之提出的重点项目打造模式,是不是适合锦城的发展,而果核又是不是适合作为重点项目来打造。
      对此,吴楚之也觉得好笑。
      其实严东明年龄已经过限,失去了最黄金的三年。
      而且,虎气滔天的情况下,他后面在衙门里面的前程完全可以说是中断了。
      此时严东明的考虑,无非是惯性思维。
      但是,自己需要他的惯性思维。
      做为一个曾经牧守一方的大员,严东明的思路和绝大多数衙门管理者思路一致。
      将来严东明进入果核后,果核的战略决策可以很顺利的进行政、企换位思考。
      这对于果核未来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好处。
      严东明闭上眼睛,手指在自己的膝盖上敲着。
      吴楚之的规划,其实已经非常成熟了,而且衙门,特别是地方衙门也有充足的动机来配合他的动作。
      这三年,虽然严东明被闲置了,但他眼睛并没瞎,耳朵也没用聋。
      人闲并不等于心闲。
      严东明利用这三年的时间,沉下心来梳理着自己的思路。
      虽然他知道,就算虎王最终能够倒掉,等到那时,自己差不多也该退休了,再无起复的可能。
      但是,他还是做着准备,为国为民。
      三年里,他学会了一个词,叫做‘社会贡献总额。
      企业的社会贡献总额就是企业为国家或社会创造或支付的价值总额,
      包括向员工支付的薪酬、向管理机关缴纳社保统筹、福利支出、利息支出净额,税费和净利润六大块。
      地方管理机构一般只看税费,而忽视其他五块的贡献。
      这也是他在审视过往招商引资中做得不够到位的点。
      锦城前些年,其实在这方面吃了不少的暗亏。
      看似引进了一些大企业,给钱给地给政策,但是没有综合考虑‘社会贡献总额,实际地方获得的收益远远还抵不过土地的价值。
      吴楚之为锦城带来的,从税收的量上看,是产业经济。
      但是从其他方面来看,最重要的是总部经济和科研经济。
      为总部、科研人员支付的薪酬,是对地方社会最直接的贡献。
      因为这样的贡献,才是有效的GDP。
      员工取得的薪酬,大部分是直接贡献在当地的。
      他需要在当地进行衣食住行的消费,而这一部分钱又会在当地的消费滚动,拉动了当地的内需,加速了当地的资金流通。
      产业经济对税收的贡献是增值税。
      17%的增值税是中枢和地方的共享税,地方实得部分往往只有25%左右,而且是进销项抵扣后的实际税负的享有。
      按照实业流转税负3%6%来算,其实地方到手的也就
      而总部经济、科研经济对地方的税收贡献,是地方独自享有的营业税,6%。
      而且这部分贡献以外,消费随着链条的加长,还有巨大的乘积效应。
      总部和研究院放在锦城,其实就是吴楚之对锦城这个家乡的最大支持。
      严东明知道,这几年,不管是他,很多的锦城当地管理者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锦城,到底以什么立城?
      第二产业的工业大发展,确实能够带来很好的产业经济,但是子孙后代怎么办?
      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一代人吃一代人的饭,不能砸子孙后代的饭碗,这是锦城管理者的共识。
      但天府之国的千里沃土平原,难道只能发展低附加值的第一产业?
      所以,除了几千年历史积淀带来的人文资源,还是需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绿色第二产业。
      吴楚之这样的产业结构,正是如此,一定会得到锦城地方衙门的鼎力支持。
      这无需去通什么关系,因为这就是政绩。
      想到这里严东明心里通泰了,不过当他再次转变角色,换到自己的角度是,又疑惑起来,
      “所以,小吴,燕京的软件研究院只是一个临时机构?后面你会搬回来?”
      严东明很清楚,从吴楚之的长期规划

第169章 忽悠严东明[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