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1.199 失之交臂[1/2页]

刘备的日常 熏香如风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山南水北为阳。”何后人言道:“既见鲁山,当至鲁阳。”
      太后所言极是。”何苗答曰。
      “人前称‘夫人。”何后又叮嘱道:“太后二字不宜再用。”
      “喏。”何苗心领神会。
      入鲁阳县境,路上略有车马。问过方知,自水退后,多有豪强姓雇佣兵马,收复祖宅坞堡。转运积财、佃户,复垦荒田。
      虽说故土难离。然一场水,十室九空。鲁阳百姓早随船奔赴蓟国。定居安北、辽海二郡。户户分得美田一顷,良宅一栋。牛马机关器,不一而足。不待南阳水退,百姓已安居蓟国。无人愿辗转归乡。
      究其原因,南阳帝乡,土地兼并。升斗小民,多为佃户。家园尽毁,别无余财。且宗亲邻里,皆同奔蓟国。蓟国即家国,他乡亦故乡矣。
      一言蔽之。趋利避害,人之常情。
      蓟国美田良宅,之于黎庶,利难舍。然之于豪强姓,不过蝇头小利。如何能比南阳,绵延坞堡,垄断江山。
      更加盗贼猖獗,祖坟不保。豪强姓,纷纷质押传家宝,招募佣兵南下。路上车马,多来自鲁阳姓。
      南阳一地,吏治全无。洛阳献帝,有心无力。淮南新帝,自顾不暇。
      豪强姓,修葺坞堡,相互呼应,共御盗贼。
      车至鲁阳城下。
      何后掀帘窥视。只见城门洞开,吊桥尽毁。垣墙多坍塌,护城河早被淤塞。虽无碍通行,亦无险可守。
      门前有三两老卒,聊胜于无。
      车驾入城时,何后命赵忠好言想问。
      闻京师口音,老卒不敢怠慢,这便如实作答。
      原来。水来时,鲁阳百姓,皆奔鲁山避水。待蓟国万舟齐发,转运百姓。有耄耋老者,故土难离,不愿埋骨他乡。待水退下山,照看城池至今。
      又闻一行人欲往宛城。
      老卒连连摆手:此去宛城,必经博望。博望城今为贼寇所占,掘地刨坟,越货杀人。南阳豪强,多结队而行。轻车简从,自寻死路也。
      赵忠窗下禀报。
      何后言道:“贼酋何所出?”
      赵忠答曰:“老卒言,乃黄巾余孽。有贼酋二人。一人姓周名仓。一人姓裴名继。二人本为黄巾别帅,侥幸逃命,啸聚山林。不愿随汝南、颍川黄巾,屯田招安。立寨伏牛山中。躲过南阳水。收拢流寇,已有数千之众。周仓据博望,裴继守方城(缯关)。”
      博望扼“方城夏路”,乃南下宛城之咽喉。
      “夏路”又名“夏道”。意指“诸夏”进入南襄盆地之路。谓“诸夏”者,乃指先秦时,源出周王室之同姓诸侯国。由“夏路”进入江汉流域的周王室姬姓诸侯,史称“汉阳诸姬”。
      史记·越王句践世家,齐使者说越王曰:楚“夏路以左,不足以备秦”。索隐引云:“楚适诸夏,路出方城,人向北行,以西为左,故云夏路以左。”
      与今汉以西为右不同。先秦以西为左。
      汉书·地理志:“(叶县)有长城,号曰方城。”先秦时,楚国在其北界,沿伏牛山东北麓筑长城。方城,扼楚长城隘口。乃颍川、汝南入南阳之必经之路。
      换言之,周仓、裴继二人,据关守备,自立门户。不与豫州黄巾余众往来。南阳属荆州。如此看来,荆州黄巾与豫州黄巾,必有间隙。乃至老死不相往来。
     &nbs

1.199 失之交臂[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