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043章 颁布统历,燕国使臣[1/2页]

纵横万界:从秦时开始 大唐威龙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秦王宫,御书房
      嬴政看着手中的清单,都是王翦父子从姬无夜那里压榨出来的财物。
      多年前,韩国遭到国势十倍于己的楚国入侵,这时姬无夜突然现身自荐,率领麾下门客和韩国八千哀兵,逆击十万楚军。
      两军对垒,姬无夜武力高强,谋略够深,运气还很好,楚帅突然暴亡,楚军也无故大乱,韩国终于打赢了这场本不可能胜利的仗,从此姬无夜成为了韩国的战神。姬无夜短短数年由一个无名的客卿成为韩国大将军,主要依靠的便是他手下的秘密组织——夜幕。
      夜幕的核心力量就是姬无夜当年带来的七十位门客,后来又不断吸收天下的奇人异士,发展为七国中最为庞大的黑暗势力之一,经过多年经营,姬无夜通过夜幕不但牢牢掌控了韩国的朝政,其触角甚至已经盘踞了韩国的每一个角落。
      当年,正是罗网派遣“天”字杀手玄翦,秘密暗杀了楚国统帅。
      也因此,双方达成了合作关系,在需要的时候,姬无夜会听从罗网的调遣。
      清单之上,家产、田地、仆人、侍女,加上翡翠虎,他几乎是占据了韩国七成的财政。
      “赵高。”
      “奴臣在。”
      “下诏:把雀楼给寡人拆了,拿出一半财物分发给【颍川郡】百姓,一半收归国库。另外,姬无夜名下所有田地全部均分给百姓。”
      “一点都不留啊?”赵高微微一愣,这么豪气的召命他从未听说过。
      “百姓多艰,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稳定民心。”
      “诺。”
      古来都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如果百姓看不到生活的希望,是迟早要发生暴乱的。颍川归治不久,这种政治举措是必须施行的。
      “还有,姬无夜已经没有没用了,送他去该去的地方。”
      “王上放心,奴臣半个月已经派遣杀手,秘密在他的食物中下毒,不久便会发作。”赵高回答道。
      “很好。”嬴政满意的点点头。
      “赵高只是手下,存在的意义就是替主子铲除后患,免得让主子心烦。”赵高神情谦卑。这就是他最精明的地方,永远知道嬴政最需要什么。
      “寡人记得还有个百越太子,和他的几个手下。”嬴政忽然想起此事。
      “天泽服用的【天人丹】已经发作,一个月前暴毙在韩国郊外;数名手下基本都死在卫庄手中;焰灵姬、无双鬼,现在已投靠卫庄,成为【流沙】中人。”赵高耐心的回答道。
      “刘基拜见王上。”就在此时,刘伯温走了进来。
      嬴政示意赵高退下。
      “你有什么事?”
      “启禀王上,经过半年的精密推算,已经将【大统历】编撰完毕,特请王上预览。”说着,刘伯温将一本册子放到嬴政面前。
      史料记载:明初刘基进《大统历》,洪武十七年设观象台于南京鸡鸣山,令博士元统修历?仍以《大统》为名?而积分全袭元代《授时》法数?惟去其岁实消长而已。其后因推算日食不准确?治历者纷进新历?要求改制?但明朝一直沿用《大统历》。
      当年徐达率领部队攻占了许多北方的城池,择日就将进攻元朝大都。
      进攻如此神速的功劳不仅仅是士兵作战勇敢,还要归功于朱元璋发行的【大统历】,徐达每到一个城市,就将【大统历】分发给城市里的乡绅,在让乡绅份发给百姓。
      百姓因为受尽了战乱带来的痛苦,早就已经对元廷失去了信心,然而素未谋面的朱皇上,如此关心底下百姓的生活。有了【大统历】,百姓们就可以根据大统里所记载的节气,按时插秧播种,用来从事农耕生活。
      百姓们的内心纷纷倒向了南方的朱皇上。这股风气一开,许多城池纷纷投降,徐大用了不到十个月的时间就攻占了元大都,元顺帝逃往荒漠,北伐成功。
      “伯温,将这本【大统历】印刷若干份,分发到每家每户,由你亲自到颍川安抚民心,散财于民、还田于民,同时先把【大统历】分发到农户家中。”
      “诺。”刘伯温躬身道。
      天下未定,就先替百姓考虑,这样的国家,没有不强大的道理。
      ————————————
      大争天下,战场胜败是硬邦邦的强弱分野。
      秦军第一强乃天下公认,却在赵军马前连遭败绩,老秦人如何不愤愤然?秦人族群之特异,愈挫愈奋,愈败愈战。这种部族秉性,曾经在秦献公时期发挥到极致。其时秦以穷弱之国成军二十余万,死死咬住强大的魏国狠打进攻战,使强大的魏国很是狼狈了一阵。
      若非那个拼死要收回河西失地的秦献公突然死于战阵之上,秦国就此彻底打光打烂亦未可知。秉性风尚所致,立国传统所在,秦军接连被赵军击败,老秦人焉得不雄心陡起!
      由此,一股与赵军再次大决的心气浓浓地酝酿生成,进而弥漫了秦国朝野。是个秦人都看得清楚:灭韩之战不出主力大军,为的便是以主力大军对赵大决。
      而今韩国已灭,秦军锐师若出,就是对赵大战。
      正当此时,秦国陡起波澜。
      春夏之交,灭韩消息堪堪传开,秦相刘伯温秉承王命,还田于民,还财于民。颁布《大统历》,以百姓的利益为主。
      一时间,颍川的百姓纷纷称颂秦王仁厚,之后更是以血在绢布上写下名字,形成《万民书》让官吏呈递给秦王,以表百姓诚心归顺之意。
      朝堂上,文武百官各自站在两旁,中间是一张数米长的白布,上面写着每一位百姓的签名。不过,真正留下名字只有少数,大部分都是一个血手印,或者符号。看似糟乱无章,但在嬴政眼里,远胜于那些内容天花乱坠的“官样文章”——因为这才是百姓的真实写照。
      要知道,在古代读书可是一件奢侈的事情,生活在底层百姓都没钱吃饭了,哪有闲钱去读书?
      对于这点,嬴政在给百姓们下达圣旨的时候,从来不用那些文绉绉的官样文章,而是直接用白话,看似有失体面,但却能让百姓打心底里对他产生一种亲切感。
      文武百官对秦王无不敬佩,上至家国天下,下至这种微小的细节,都证明秦王是一位亘古未有的君王。
      嬴政让内侍收起《万民书》,随即道:“宣燕国特使。”
      “秦王有旨,宣燕国特使进殿!”随着黄门官的一声高喝,一名华服青年走进大殿。
      青年欣然施礼,道:“外臣姬丹,拜见秦王!”
      “平身。”
      “谢秦王。”
      十多年前,两人同为赵国质子,如今再见,身份地位却是天壤之别。当然,那时候的嬴政其实连质子都算不上。
      对于燕丹,嬴政一开始都没有什么好感,何况上次五国合纵他就有份。但他现在既然是使者身份,嬴政还是要保持王上该有的气度。
      “寡人听闻,你现在是燕王手低下带兵打仗;而今见到我秦国军威,比你燕国如何?”嬴政上来就问了一个尖锐的问题。
      “上国军威,外臣这一路上已经见识过了;以外臣浅陋之见,可谓无以复加!”燕丹恭维一番后,继续道:“经过秦、韩一战,秦王威名远播四方。像我们燕国那样的荒僻弱小的国家,今后更是要事事仰仗秦王的眷顾了。故,父王特委派外臣,送来求和国书。”
      说罢,燕丹将一卷竹简交到赵高手中,由他传递给秦王。
      嬴政翻开竹简,粗略的扫了一眼。
      大概意思:就是请求秦国,将来不要对燕国用兵,字里行间和先前的韩国求和书有

第043章 颁布统历,燕国使臣[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