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96,针对李建的恶毒谣言[1/2页]

战国大权臣 熙檬父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大王果然英明!”
      刚刚被召来的范睢在得知情况后先是狠狠的拍了一下秦王的马屁,然后才提出自己的意见。
      “大王,臣觉得其实并不仅仅是燕国,大秦在邯郸之中也有着力点。”
      “尤其是李建这颗棋子,若是利用得好,应该能发挥出绝佳的效果。”
      秦王闻言,顿时露出了感兴趣的表情。
      “应候, 你详细说说。”
      凡事涉及到李建的话题,秦王似乎都很感兴趣。
      范睢表情严肃,在秦王面前一番分析。
      “大王想要灭掉韩国,最大的阻碍并非韩国本身,而是赵国。”
      “为了达成这个目的,大王趁赵太后死去的时机拉拢燕国, 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
      “但燕国并非决定性的力量, 因为还有齐国的存在。”
      “赵齐之间乃是同盟,即便大秦和赵国开战,齐国也能帮赵国看住燕国。”
      “若想要确保大秦在接下来对韩、赵两国的战争中获得更大的优势,就要采取进一步的行动。”
      秦王边听边点头,对范睢的分析表示认可。
      “什么样才算是进一步的行动?”
      范睢笑道:
      “在采取行动前,得先分析一番天下诸侯。”
      “魏国虽表面上和赵国同盟,但魏国内部信陵君和魏王离心离德,政坛中随时都可能爆发内讧。”
      “大秦只要利用这一点,就能让魏国内部在特定的时间点生乱,无暇支援赵国。”
      “至于楚国嘛,楚国早就已经被大秦打怕了,不足为惧。只要派出得力使者向楚王陈说利弊,楚国应该会选择中立旁观这场大战的结果。”
      “最重要的还是赵国。赵王如今刚刚亲政,赵国内部必然是要进行一次政坛上的人事更替。”
      “只要大秦能利用这次机会成功的挑拨赵国政坛的内乱,便可以让赵国力量大衰,甚至无法支援韩国,只能眼睁睁的坐看韩国被大秦吞并。”
      “赵国邯郸令李建,锋芒毕露,和田单、赵括、楼昌等诸多大臣都有过龌龊, 而且又具备出众才能,正是绝佳的利用对象。”
      “若是能利用李建这把锋利的尖刀,除掉像田单、平原君或者是蔺相如、廉颇等人,那么大秦接下来的胜算就要大上太多了。”
      秦王脸上露出了笑意。
      “应候,果然还是你有主意啊。很好,那咱们就来商量商量,究竟要怎么策划这一次的行动吧。”
      邯郸城。
      今天对于李府来说是个大日子,每一个人都异常的高兴。
      这和李建的亲事有关。
      纳采(订婚)、问名(问女方名字、八字)、纳吉(男女八字卜卦)、纳征(男方下聘礼)、请期(定下结婚酒日期)、亲迎(办结婚酒接新娘),是这个时代成亲必要的六个步骤。
      整个六礼的环节一般在一到三个月内完成,今日就是李建和蔺柔之间亲事正式进行到第一步“纳采”的环节。
      李建满面春风,坐着马车,带着一批礼物朝蔺府而来。
      其实六礼并不是每一步都需要李建亲自来做的,今日李建之所以前来,那自然是打着和佳人相会的心思。
      蔺相如并不在,接待李建的是蔺柔的父亲蔺仪。
      蔺仪还是很够意思的,收下礼物之后又给了李建和蔺柔一个多时辰的相会时间,随后才再度出现,将恋恋不舍的李建请到了蔺相如的书房之中。
      当看到书房中还坐着廉颇的时候, 李建表情不由一愣。
      “大将军竟然也在,莫非是出了什么事情么?”
      廉颇一听顿时就不高兴了,笑骂道:
      “怎么, 老夫难道是丧门星吗,出现在你面前就只能带来坏事不成?”
      廉颇如今和李建之间的关系颇为亲密,大有忘年交之感,说话的时候也是颇为随便。
      蔺相如笑着看这对老少拌嘴片刻,然后才对李建道:
      “今早刚刚结束的廷议,对剧辛等燕国使团的处置已经出来了。”
      “燕国使者剧辛和副使两人可以归国,其他人全部斩首,以慰朱阳黄泉之魂。”
      “燕王虽紧急派来了第二批使者求情,但大王不为所动,要求这第二批使者立刻带着剧辛两人离开大赵境内。”
      李建闻言,不由吃了一惊:
      “大王下手这么狠?”
      虽然案子是李建破的,但自从当天廷议结束之后,整个案件的卷宗和犯人就全数移交给了赵国司寇平阳君赵豹,由这位赵国最高大法官来作出审判。
      当然所有人都知道,真正作出审判的其实还得是那位赵王。
      赵王这一次的下手是非常重的,燕国使团上上下下也有近百人,除了剧辛两人之外全部斩首,换句话说就是一口气杀了八九十个人。
      为朱阳一条命而干掉燕国八九十条命,手段不可谓不暴烈。
      廉颇叹了一口气,道:
      “老夫也是个打仗的人,也不是没见过杀人,但杀人哪里有这种杀法?”
      “咱们这位大王啊,还是太年轻,太容易冲动。”
      蔺相如看了廉颇一眼,道:
      “你今日在大殿之中顶撞大王,可是让大王非常不满,下次可别这么做了。”
      廉颇怒了,吹胡子瞪眼睛道:
      “老夫当年为大赵建功立业的时候,这位大王还流着鼻涕在地上到处乱爬呢,老夫说他两句还不行了?”
      蔺相如点头道:
      “确实不行,因为他要你死的话,老夫也救不了你。”
      廉颇非常不服的安静了下来。
      蔺相如转头看向李建,道:
      “此事你怎么看?”
      李建只不过是邯郸令,并无资格参与到廷议之中,只能通过蔺相如的转述来得知这些情况。
      沉吟片刻后,李建道:
      “原本赵燕两国是很牢固的盟友关系,但现在看来,恐怕大赵和燕国之间的关系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蔺相如忧心忡忡,道:
      “是啊。大王亲政之后,齐国本就若即若离,好不容易才重新确立赵齐盟约。”
      “如今大王又这般往死里得罪燕国,大赵将来若是和秦国开战,燕国趁机来袭,岂不是让邯郸腹背受敌?”
      作为赵国中最富声望的外交家,赵惠文王时期的外交策略大多出自蔺相如之手。
      在赵惠文王时期,赵国积极交好燕国和齐国,又凭借着三晋同出一源的关系拉拢住韩国和魏国,利用楚国和秦国的血海深仇让楚国也站在赵国一边。
      有了其他五国的盟约和中立,赵国才能够心无旁骛,举全国之精锐在阏与之战中大破十万秦军。
      如今赵惠文王去世不过一年,原先赵国诸多盟国纷纷发生变故。
      魏国一度反水立秦女为后,经赵王春狩好不容易才搞定。
      齐国对盟约也是再三迟疑,若非李建收买后胜也难以解决。
      燕国经过朱阳案这件事,和赵国的关系也必然是难回曾经。
      赵国旧的外交体系,短短一年里近乎瓦解,而新的外交体系尚未露出端倪。
      这一切无不让蔺相如极为忧心。
      廉颇哼了一声,对蔺相如道:
      “就你一天想着拉拢这个拉拢那个的,要老夫说啊,直接大军出征,谁不服就把谁打趴下,这才叫省事呢!”
      蔺相如懒得理会廉颇,目光投向李建。
      “对于接下来的外交局势,你怎么判断?”
      经过了这么多事情,蔺相如已经相当看重李建的想法。
      廉颇翻了好几个白眼,显然对蔺相如这种厚此薄彼的方式很是不满。
      李建思考片刻,笑道:
      “我并非预言家,又怎么可能知道接下来的事态如何发展呢?”
      蔺相如坚持道:
      “说说你的看法即可。”
      李建沉吟良久,道:
      “燕国这一次恐怕是不会再和我们大赵当盟友了,将来燕国可能会在大赵应对秦国的时候,悄悄在背后捅我们一刀。”
      蔺相如脸色微变,道:
      “你这判断是否有些武断?”
      李建正色道:
      “燕国只有大赵和齐国两个邻国,而且燕齐之间还有着乐毅伐齐的血海深仇。”
      “之前燕国和大赵同盟,自然不需要担心齐国。”
      “可如今燕国使者剧辛搞出了这档子事,那么燕国和大赵之间的关系已经破裂

96,针对李建的恶毒谣言[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