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182,李建的用人之道[1/2页]

战国大权臣 熙檬父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李牧获胜的情报,顿时打破了大殿之中原本有些凝滞的气氛。
      赵王喜不自胜,直接放声大笑了起来。
      “谁说白起就一定厉害的?寡人麾下一样有将军能识破他的诡计,给他一次重创!”
      其他赵国大臣,大多也是面带喜色。
      武安君白起给人带来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没办法,谁让白起出道为止,至今的战绩是全胜呢?
      面对一个100%胜率的敌人,谁心里不犯几句嘀咕。
      更何况赵国上一任相邦田单,就是因为输给白起而被免职。
      新的相邦迟迟不任命,众人早已经嗅到一丝不对,多少猜测到了赵王的意思。
      赵王是想要通过这场战争的结果,来推出新的相邦人选。
      在这种时候,任何人的胜利或者失败,都将会影响到将来的相邦争夺。
      平原君脸色很难看,非常的难看。
      李牧的声音适时响起,犹如恶魔耳语,在平原君的耳边回荡。
      “平原君,你刚刚说什么来着?”
      这句话好像一记耳光,重重的抽在了平原君的脸上。
      平原君刚刚说了什么?
      他说,赵括输了,李牧基本也是歇菜的命运。
      可现在,事实证明,赵括输了,李牧没输!
      不但李牧没输,而且还干净利落的赢了秦国人。
      烧毁了数十万石粮草物资,给秦军的后勤以沉重打击。
      李牧笑呵呵的看着平原君,句句扎心。
      “平原君啊,你看人的眼光或许不行,但别以为我看人的眼光也和你一样!”
      “你可以想着怎么给赵括脱罪,至于我嘛,只能想想怎么给李牧请功??
      平原君气愤的看着李建,脸颊都在颤抖。
      这家伙说话,也太气人了。
      但偏偏,平原君还无从反驳。
      李建说的是事实。
      在这场战争中,李建推举的李牧,就是比平原君推举的赵括更强!
      赵王看着平原君,眼底也带着失望。
      作为赵国重臣,本身的能力很重要,识人之明也很重要。
      毕竟有很多赵国的中下层官员,都是经过赵国重臣们的点头才能提拔。
      如果没有识人之明,岂不是只能提拔起一批才不配位的庸碌之辈,危害到赵王的统治?
      想到这里,赵王目光渐冷,平静开口。
      “平原君,李卿确实没说错,你将来再推举别人的时候,可要好好的动一动脑子!”
      听着赵王的批评,平原君这叫一个气啊。
      都已经被说成没脑子了吗?
      平原君无奈,低头道:
      “臣知道错了,下次一定吸取教训。”
      跟谁顶嘴,平原君也不可能和赵王顶嘴啊。
      赵王转过头来,看向李建,表情和和语气又完全不同。
      赵王笑道:
      “李卿啊,老实说寡人之前对你推举的李牧也是比较不放心的,但没想到你和他都给了寡人一个大大的惊喜。”
      “传令下去,给李牧晋爵为中大夫,赏黄金百镒。至于其他的,等凯旋归来另行封赏!”
      听到赵王的这个决定,在场的赵国重臣也不由有些微微骚动。
      李牧这下子,是真的入了大王的眼,要起飞了呀。
      顿了一顿,赵王继续道:
      “中卿李建,为国推举人才有功。赏黄金五百镒,绢一千匹,良马二十匹,侍女五十人!”
      李建含笑谢恩。
      众臣看着李建,脸上都是羡慕。
      在场的都是赵国有数的大贵族,当然不是羡慕赵王那点赏赐。
      他们真正羡慕的,是赵王对李建的信任!
      平原君脸色灰暗,低着头,没有任何人能看到他的表情。
      但所有人都知道,这位赵国君候十分的挫败。
      一个满脸笑容,一个低头无言。
      赵国两大重臣的这一场没有硝烟之战,显然已经分出了胜负!
      魏国,陶邑。
      一场大战正在爆发。
      十一万魏军,对阵的是十五万楚军。
      总计超过二十万的兵马,在陶邑城外殊死搏杀。
      这场战争,可说是关系到双方国运。
      魏国辛苦忙活这么久,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新郑却被秦国夺走。
      楚军同样出兵数月,若是不拿下陶邑,也是平白消耗国中大量战争资源。
      楚军主将春申君黄歇表情凝重,注视着战场。
      “这魏军的战斗力竟还如此强劲,真是奇哉怪也!”
      春申君的感慨,并非无的放矢。
      魏军真正的主力,已经在西线战场新郑方面被白起打败。
      东线陶邑这边,除去少部分驻守国都大梁的魏军精锐,大部分都是临时征调的壮丁成军。
      但就是这样一支魏军,却依然和春申君所率领的楚军打了一个难解难分。
      在春申君的旁边,一位浓眉大眼,气势逼人的楚国将军淡淡说道:
      “春申君,你这战略怕是出了问题吧?”
      春申君闻言,脸色顿时一变,怒视说话的楚国将军:
      “景阳,注意你的态度!”
      楚军副将,楚国大司马景阳呵呵一笑,毫不示弱的看着春申君:
      “黄歇,你将你的主力放在后面等着捡便宜,让我们昭景屈三家的兵马去前面送死?”
      “你觉得你这样的做法能服众吗?”
      景阳也是不甘示弱,甚至直呼春申君大名。
      众所周知,楚国境内有三大家族,分别是昭、景、屈三家。
      三家长久以来把持着楚国朝政,势力盘根错节,根深蒂固。
      作为三家之中的景氏族长,景阳自然也就有了和春申君顶嘴的底气。
      景氏先祖把持朝纲代代出任令尹的时候,你黄歇爷爷的爷爷辈都没出世呢!
      春申君大怒,和景阳一番争吵。
      “本侯才是主将,你只不过是副将,必须要听从本侯的号令!”
      “如若不然,本侯一定会在大王面前禀明此事!”
      景阳冷笑一声,拂袖而去。
      “行,你是主将,那你就带着你的兵马好好的打。”
      “至于我们景氏,就不奉陪了!”
      景阳离开不过片刻时间,一名斥候策马而来,魂不附体的禀报了一个消息。
      “君上,景氏昭氏和屈氏的私军都开始撤离战场了!”
      春申君闻言,不由脸色大变。
      “什么?这个景阳是发疯了吗?”
      楚国和其他战国时代的诸侯国不同,它的改革是比较不彻底的。
      当其他国家基本都建立了君王集权制度时,楚国是唯一一个还保留着春秋时封地制度的国家。
      春秋时候的封地,领主是拥有征兵权、收税权和立法权的。
      换言之,昭景屈三大家族能够合法的拥有家族私军,甚至他们的家族私军比楚国的官方军队还要更加精锐。
      当确认了这个消息之后,春申君的脑海中顿时乱成一团。
      昭景屈三家的军队数量足有接近四万,他们这一撤,直接让楚军的战线变得混乱。
      对面的信陵君魏无忌也是一代名将,怎么可能会错过这种机会?
      果然下一刻,无数急报传来。
      “君上,魏军突破了我军左翼!”
      “君上,魏军击溃了我军右翼!”
      “君上,我军中军被两路夹击,情况紧急!”
     

182,李建的用人之道[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