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五百六十八章 大顺隐患[2/2页]

红楼从辽东开始 键盘战斗家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既能为国内避免后患,又能为薛宝钗的儿子谋得机会。
      “东王的藩军已然超过十万之数,招募了大量金州军学校的毕业生。”
      秦氏纹丝不动,而秦氏在金江镇一系的影响力不可动摇。
      随着金江镇的消亡。
      金江镇一系的实力也逐渐削弱。
      例如军校。
      国内的几所军校,虽然还未超过金州军校,但是生源和规模已经不是金州军校可比。
      还有船厂,火器厂等等。
      甚至原金江镇的掌上明珠,济州岛!
      竟然先后被上海县,广州府超越。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
      随着国内两各经济特区的势头,济州岛的经济地位,会越来越被拉开距离。
      国内的体量巨大,各方面都是如此,虽然缓慢,但每走一步都是惊天动地。
      十几年的时间发展下来,已经全面赶超过了辽东。
      而秦氏。
      成为了原金江镇一系的依靠。
      东藩的发展。
      离不开金州的大力扶持。
      要人给人,要技术给技术,要设备给设备。
      东藩的各行各业,都来自于金州。
      没有金州的全力支持,东藩不可能发展这么迅勐。
      东藩。
      就是第二个金江镇。
      还有朝鲜。
      东王从小生活在朝鲜,娶了朝鲜的公主。
      朝鲜国内的两班子弟,大多选择效忠东王,以东藩为荣,甚至要让朝鲜加入东藩。
      “东王手里有十万精兵。”
      “朝廷虽然逐年撤回在日本的军队,但是仍然还有高达九万之数,那可都是百战老兵。”
      “东王在这些老兵心中,靠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拉拢了不少的人心。”
      天下四藩。
      其余三藩都引不起人们的重视。
      可东藩不同。
      他的影响力越来越庞大,人们不得不担忧。
      “我们应该联合起来,弹劾东王,让皇上看清楚后患啊。”
      “皇上被迷失了双眼。”
      “不行。”
      薛蝌坚决拒绝。
      “绝对不能这么做,可不得胡来。”
      “东藩的事情,不是我们提出来的,而是许多大臣都如此说,我们不过是推波助澜。”
      后起之秀们争吵不止。
      “皇后有没有说法?”
      王子腾看向贾政。
      贾政支支吾吾回答不出来。
      王子腾鄙视了贾政一眼。
      皇后的母亲的病故,自己的大妹又说不清的关系,虽然大妹已经病逝,可留下的矛盾如何轻易能消除。
      这就是王子腾一定要扶持薛宝钗儿子当上藩王的政治需求。
      一切为了保住家族门楣。
      “弹劾吧。”
      “为了国家,一定要弹劾东王。”
      王子腾力排众议,做出了决定。
      ……
      林如海卧病不起。
      多年的奔波,特别是治理盐政的那几年,多少的老朋友都和他翻脸,多少的故交被他抄家。
      呕心沥血,心力交瘁。
      “不要惊动姑娘。”
      “她不听劝,又固执,老夫也奈何不了她,但是她刚有了身孕,不可动气。”
      榻上。
      林如海断断续续的交代家里人。
      早年。
      他有个儿子,后来夭折。
      林家也没有什么正经亲戚。
      虽然感到遗憾。
      可是林如海也没有遗憾。
      他的学说,他的政绩。
      他一生的事业,焕发在金州,巅峰于国内。
      他知道自己要死了。
      没有遗憾。
      唯一不放心的就是家里的姑娘。
      还以为老姑娘要留在家里呆一辈子,谁想她又变了主意,到底还是嫁了人。
      “呜呜呜。”
      林如海原来的几名妾室,只剩下一位老孺。
      “家里的姑娘心善,我死后,她会孝敬你的,你也不用伤心。不过你家的子侄是靠不住的,切记要靠姑娘。”
      林如海艰难的交代后事。
      三日后。
      林如海病故。
      去世前,上交了临终奏本。
      可能是有王子腾的劝戒,但更多的还是林如海自己的想法。
      “皇上是国家之幸也,有今日之强大,离不开皇上的善政,可谓千古圣君。
      】
      臣虽已死,而心在大顺。
      遍观史书。
      各朝多有明君,但能善始善终者却不多矣。
      犹如唐朝唐玄宗,前半生是圣君,后半生是昏君,大唐的复兴是他,大唐的衰败也是他。
      何故?
      懈怠之风也。
      皇上在金州时,治理怠政,消除人弊,尽是前朝留下的旧患,乃多年积累而成积弊。
      今日之皇上,对隐患视而不见。
      他日。
      何尝不是大顺的积弊呢。
      臣泣血悲鸣。
      恳请皇上治理隐患!
      臣……
      最后一次和皇上说话了。”
      ……
      “维大顺永宪七年三月二十八日,祭林公……”
      唐清安哀痛三日,亲笔为林如海写下祭文,诏发全国,详数林如海政绩。
      下令内务府安排林如海的后世。
      命唐晏楸领内阁成员吊丧林如海丧事。
      十五日后。
      下诏。
      “召东王进京面圣。”
      ……
      唐晏乾正巡视四国。
      九州国以府县两级制度治理地方,四国经历两年的折腾,他要亲自巡视各地,亲眼看一眼地方官府的政绩,以免自己被欺瞒。
      国内虽然取消了卫所制度,但是唐晏乾是不以为然的。
      卫所制度是好的。
      不能因为官员做的恶,就把恶怪罪到卫所制。
      东藩分田如此之多,又轻受税赋,免徭役,国内的募兵制当然要保留,但也不能全部撤掉卫所制。
      正当他和藩府官员们交谈治理之策的时候,从国内京城紧急赶来的官员带来了圣旨。
      “归京?”
      唐晏乾一脸的纳闷。
      “国内可是发生了什么事?”
      那官员为难。
      但是身后有人使脸色,见状,唐晏乾才没有追问。
      果然。
      随后无人的时候,那名金州籍官员告诉唐晏乾实情。
      至于回不回国,就看东王自己的主意了。
      关于东王回国的事。
      官员分成了两派。
      一派认为不该回国,应该写奏疏辩解,一派认为不得违背圣意。
      唐晏乾脸色阴晴不定。
      东藩孤悬海外,来回一趟可不容易。

第五百六十八章 大顺隐患[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