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园原本是叫潘家窑,听起来不大好听,改成了潘家园。
在这个时候还没有形成大规模的捡漏市场,八零年的时候报纸上面放开消息说恢复了旧货市场,一般都是卖一些旧家具之类的。
卖东西的人也不讲究,蹲在马路边上,手边上放着旧货。
慢慢的这条街人多了也就成了气候,位置是在福长街五条,也算是九十年代京市古玩市场的起点。
这条街不算长,百来米长的小街,两侧的马路边上全都是旧货,当然旧货里面也藏着古玩。
这一片有名的的人可是真不少,三教九流,啥人都有。
传闻祖上身份显赫,现在拥有临街四合院的金麻子,家里面传下来的好东西不少。
经常偷偷摸摸拿着东西藏在袖子里出门,蹲在马路边上等着有缘人。
卖了一阵子,见没有人管,直接把鎏金铜佛、瓷器、字画这些放在这些旧衣柜和书架的格子里夹着卖。
来这淘宝,“三力”少不了,眼力、财力与魄力缺一不可。
现在人均每月工资基本上在三十元左右,都是一家老小一个月生活费。
有想法的人钱揣在兜里,随便晃悠一圈,原是想看个新鲜。
还没走几个摊子,脑子一热兜里的钱就没了,手上捧着一堆破破烂烂。
风一吹,发热的脑瓜子又清醒了。
掉头去找卖家退货,呼着喊着,等赶到的时候摊子早就换了一波人了。
徒留自己在原地气地直跳脚,垂头丧气地抱着破烂回家了,少不得要挨一顿骂。
这时候里面卖的东西大多数还是真货,不像古玩市场泛滥以后,随手捏出来的丑东西都说是宝贝。
当然里面也不乏有些二道贩子,低价捡漏之后,有门路的搭上京市文物商店的人转头也能净赚几十块钱。
古玩现在很难卖上高价,喊价百来块,人家一准看都不看一眼,扭头就走。:???
这摊子上好东西不少,又不缺你一家。
除非说有门路能搭上识货的港商或者华侨,运气好才能卖上高价。
现在绝大部分人来这还是买些家里能用得上的二手家具之类的。
尤其是明代的黄花梨、清代的紫檀家具,基本上喊价都不超过八十。
谢大脚平日里除了喜欢去废品站捡木料子,也爱来这里逛逛。
他手里也没几个钱,攒一次过来也不容易,所以格外精挑细选,货比三家。
他有耐心,手里的钱也没法子买完整的,干脆盯着缺胳膊短腿的家具。
三只腿的黄花梨老式椅子、坐不稳的紫檀木方凳……
除此之外,他还喜欢捡漏一些零碎木料子,捡多了也就能拼一件家具了。
家里的老男猫芝麻总爱往大橘的木床上凑,赶都赶不走。
为这事,猫夫妻打架的次数都多了。
为了家庭和谐,他还用黄花梨的料子给芝麻也做了一个木床。
没想到大橘龇牙咧嘴的,把芝麻赶到她的旧床上去了。
相较于灰扑扑老式木制家具,当下很多小年轻结婚的时候更偏爱买从罗马尼亚进口的双开门大衣柜。
时髦又有面子,摆在家里筒子楼的邻居乌拉乌拉全都跑过来看。
高秀兰和林筱彤从公交下来之后,背着两个大包过来了。
这快交通还算便利,还摆着不少吃食摊子。
“这块人真多,筱彤你钱包塞我身上,我听你爸说这块小偷小摸多得很。”
高秀兰把腰包绑在肚子前面,外面穿着棉袄。
林筱彤乖乖点头,帮着整理了下衣服。
到了地方,高秀兰脸就拉下来了,面无表情的,倒像一个凶巴巴的大婶,看着就不好惹。
她跟在高秀兰后面,路上都没人敢挤她。
第304章 潘家园淘宝[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