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65章 五哥威武![1/2页]

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 血狸奴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正如城外二十里亭,那梁卒对皇长子刘荣所说的那样:当日晚间,窦太后再次于长乐宫长信殿设宴,为凯旋而归的梁王刘武,接风洗尘。
      和上一次,刘武在叛乱爆发之前,来到长安时一样:这场宫宴,仍旧是家宴。
      与宴之人,也基本都是在京的诸刘宗亲,也就是天子启的儿子们。
      ——上首主位,自是窦太后、天子启母子,将梁王刘武夹在中间,母子三人并排而坐,不时说笑着、交谈着;
      而在众公子所在的东席,同样是‘凯旋归来的皇五子刘非,无疑成为了这场家宴的焦点。
      众皇子封王就藩在即,在这离别之际,自是满怀惆怅的聚在了一起,举杯换盏,再对凯旋而归的公子非,毫无吝啬的表达出自己的尊敬。
      不多久,天子启也注意到了刘非身上的异常,浅笑着昂起头,对刘非招了招手。
      “——朕的乳虎!”
      “快上前些;”
      “让朕,好生瞧瞧。”
      朗声一呵,自是让殿内众人纷纷侧目,带着善意的笑容,目送皇五子刘非,一步步走上前去。
      便见天子启缓缓从榻上起身,双手握住刘非的肩侧,将刘非上下打量了一番,又温笑着点点头,在刘非肩侧拍了拍。
      “好!”
      “没给朕丢脸!”
      “——没给我刘氏丢人!”
      满带着自豪的笑容,再对刘非沉沉点下头,天子启才深吸一口气;
      左手扶在刘非的肩头,右手缓缓抬起,用手背轻轻碰了碰刘非右眼下,那道并不算很长,却也根本无法让人忽视的深棕色疤痕。
      随着天子启这番举动,含笑望向父子二人的殿内众人,面上也纷纷涌上一抹复杂的神容。
      “后悔吗?”
      轻声一问,便见天子启的眉宇间,也稍涌上些许惆怅之色。
      强颜欢笑着低下头,为面前的儿子整理着衣襟,嘴上仍不忘继续说道:“如果不去打这场仗,你也依旧可以做诸侯王;”
      “但打了这场仗,你,也还是要做诸侯王、依旧只是诸侯王。”
      “——后悔吗?”
      言罢,天子启终是再度抬起头,那躲闪的目光,也不由自主的再次锁定在刘非,那道右眼下的疤痕之上。
      感受到天子启这难得的情真意切,以及目光中,那从未曾有过的自豪、赞赏,刘非却只笑着伸出手;
      在眼角下摸了摸,便满是轻松地一笑。
      “这有什么后悔的?”
      “——儿臣自小,就立志要做一个威风凛凛,为国征战的将军!”
      “刘濞、刘戊贼子起兵作乱,儿臣能率军出征,替父皇惩戒刘濞、刘戊贼子,已然是达成了自己的志向。”
      “毕生追求得以实现,儿臣,又怎么会后悔呢?”
      如是说着,刘非不由又嘿笑着侧过头;
      看着御榻之上,皇祖母窦氏,也同样对自己投来哀伤的目光,刘非却仍是咧嘴一笑。
      “再者说,儿臣,又不打算做官······”
      “脸上多了道疤痕,也不会让丞相府的官员,在儿臣的履历之上,写上一笔‘五官不端正的评价;”
      “——就算写了这么一笔,皇祖母也总不会因为我‘五官不端正,便不封我为诸侯王了?”
      略带调侃的一问,只惹得殿内众人哄笑起来,纷纷将善意的目光,投向刘非那明显与年龄不符的魁梧身影,以及坚毅面容。
      此番出征,刘非在军中,只待了两个多月;
      但此刻的刘非身上,却已然完全看不出宗亲、皇子所特有的那股子贵气。
      原本细皮嫩肉的脸,已是被晒出了健康的棕黄色;
      若不是身上服饰华贵依旧,恐怕见了的人都会说:这是兵卒?
      还是农民?
      短短数月的军中生活,也让刘非的气质,发生了由内而外的改变。
      原本恨不能溢出面庞的锐意,已经被敛去不少;
      取而代之的,是一股令人无比心安的稳重,以及独属于武人的刚毅。
      举止间,虽人能看出皇室礼仪的端倪,却也多了些武人特有的洒脱、直爽。
      被这独特,又莫名引人注目的气质衬托着,眼下那道略显狰狞的疤痕,都多了些说不清、道不明的韵味。
      ——用刘胜的话来说:这,是刘胜前后两辈子,见过的最帅的一道疤痕······
      “到我身边来坐吧。”
      “这么久没见,我也非常想念老五。”
      长信殿内,众人温笑着,感叹着;
      御榻旁,天子启将手轻轻扶在刘非的肩上,连连点头不止。
      终,还是窦太后低沉一语,打破了这短暂的安宁;
      待刘非点头上前,先前被窦太后、天子启夹坐在中间的梁王刘武,也赶忙让出了位置。
      “我看看;”
      “看看我的孙儿,被刘濞老贼,祸害成了什么模样······”
      轻声呢喃着,窦太后便稍侧过身,摸索着拉过刘非的手。
      再似盲人摸象般,将手一点点移上刘非的脸上;
      当那苍老的手,摸到那一道不到一寸长,却明显有些粗糙的疤痕时,窦太后本就因酸涩,而有些湿润的眼眶,便肉眼可见的又红了一些。
      “我的孙儿······”
      窦太后含泪一语,惹得跪坐于末席的刘胜,也不由深吸一口气,随即再发出一声哀叹。
      ——或许对于后世人而言,脸上多了一道指甲盖大小的疤,并不是什么大事;
      若是心性稍稚嫩些的热血少年,甚至还会觉得:脸上有一道疤痕,是非常炫酷的一件事。
      但在这个世代,刘非脸上这道不足一寸长的小疤,却被称之为:破相。
      而一个‘破相的人,在这个以貌取人的时代,是很难以正常人的身份生存、繁衍的。
      举几个很简单的例子,就能明白‘破相,在这个时代意味着什么。
      ——在曾经,汉室的律法中,有一种惩罚方式,叫做‘黥刑。
      黥(qing)刑,也被称之为:墨刑。
      具体的刑罚,就是在罪犯的脸上刺字,如‘囚‘盗‘夺‘劫等,并用墨涂在刚刺好的字上;
      这样一来,等伤口痊愈,和伤口一同愈合的墨,就会像后世的纹身一样,伴随犯人一生。
      或许有人会说了:不就是在脸上纹身吗?
      虽然纹的字不是什么好字,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吧?
      但实际上,黥刑,或者说墨刑,在这个时代的刑罚顺位,是高于,且远高于死刑的!
      在这个世代,绝大多数的人,都宁愿被判处死刑,甚至是腰斩之刑,都不愿意被判处黥刑。
      因为对于这个时代的人而言,生命,并不是最宝贵的东西;
      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还有很多。
      比如名誉;
      比如声望;
      比如宗族;
      比如先祖。
      这也正是后世,那些老一辈的人,为什么会那么抵触纹身,甚至刻板的认为纹身的人,都不是好人的原因。
      因为经过华夏数千年传延,‘纹身在华夏文化中的象征,只有两个;
      ——被处以‘黥刑的罪犯,以及不知道‘体之发肤,受之父母的蛮夷······
      至于为什么要说,‘黥刑是曾经存在于汉律中,则是因为黥刑在内的绝大部分肉刑,都已被先帝刘恒所废止。
      取而代之的,是‘髡(kun)‘钳。
      髡,其实就是把犯人头顶的头发剃掉;
      而钳,则是用铁箍,束住犯人的脖子。
      对于后世人而言,这,就更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了。
      ——不就是地中海的怪异发型,和套住脖子的枷锁吗?
      但对于这个时代的人而言,还是那句话: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有很多······
      如果‘黥刑,都不足以说明破相,对这个时代人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的话;
      那另外一个真实发生在历史上的案例,显然能更直接的说明问题。
      ——凤雏庞统!第165章 五哥威武![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