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76章 另立皇后,以母仪天下![1/2页]

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 血狸奴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天子启极为刻意的强调,自是引得刘胜又一阵不屑;
      但殿内朝臣百官,显然没有注意到坐在角落的刘胜。
      几乎是天子启话音刚落,宣室殿内上百道目光,便齐齐聚焦在了刘舍身上。
      而在角落,刘胜也不由回想起前些年,已经亡故的老师申屠嘉,曾向自己介绍起刘舍时的话语。
      “桃侯刘舍,是桃安侯刘襄的嫡长子;”
      “桃安侯刘襄,本名项襄······”
      随着一声微不可闻的呢喃,一段不大为后世人熟知的往事,也悄然涌现在了刘胜的脑海中。
      后世人皆知:在那场名垂千古的鸿门宴当中,项羽的叔父项伯,曾几次三番保全刘邦的性命。
      尤其是在‘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之时,项伯更是借着‘同舞的名义,屡次化解了项庄对沛公的刺击。
      后来,楚霸王乌江自刎,项伯归降刘汉,被太祖高皇帝刘邦封为射阳侯,并赐姓:刘。
      射阳侯刘伯,自此为后世人所熟知;
      但很少有人知道:除了射阳侯刘伯,其实还有另外一个项氏族人,曾归降汉室。
      而且,比起项羽乌江自刎后,才无奈归降汉室的射阳侯刘伯,这个人,早在项羽还没死的彭城战役期间,就归降了当时的汉王刘邦······
      “汉王二年(公元前205年),颍阴侯灌婴在定陶击败楚军,迫使楚将项襄归降。”
      “汉王五年(公元前202年),楚霸王项羽乌江自刎,项襄和其他项氏族人,都被汉王赦免;”
      “项襄,受赐刘姓。”
      “太祖高皇帝十二月,三月丁巳(公元前195年4月15日),刘襄获封桃侯,食邑一千户······”
      若有所思的发出轻喃,便见刘胜怪笑着坐直了身,将意味深长的目光,撒向已经来到殿中央的桃侯刘舍。
      因为刘胜,想起了老师申屠嘉,曾告诉自己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先帝之时,桃侯家族,曾经喊出过一句口号;
      而这句口号,距今为止,都依旧还在长安街头流传······
      “誓死忠于圣天子······”
      “谁是天子,忠于谁·········”
      “嘿;”
      “嘿嘿······”
      便在刘胜这满是玩味的目光注视下,走到殿中央的桃侯刘舍,终于开口了。
      “太仆桃侯臣刘舍,昧死百拜,启奏陛下。”
      “——臣听说,如果宗庙没有后代,就有可能会断绝;”
      “如果社稷没有储君,就有可能会沉沦。”
      “正是因为这样的缘故,太祖高皇帝,才会在登上皇位的同时,册立孝惠皇帝为储君;”
      “先太宗孝文皇帝,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会在继承皇位之后不久,册立陛下为储君太子。”
      “现在,陛下继承皇位已经三年,却至今都还没有册立储君,宗庙、社稷,也至今都还没有明确的继承人。”
      “没有储君,百姓担心宗庙会断绝、社稷会沉沦;”
      “公卿百官,也无法确定效忠的对象,整日惶恐不安,无法专心处理政务。”
      “造成这样的原因,都是因为我们这些臣下,没有及时提醒陛下的缘故······”
      在朝臣百官愈发惊骇的目光注视下,道出这一番话,便见刘舍郑重其事的跪下身!
      一丝不苟的正了正冠带,便对上首的天子启沉沉一拜!
      “——太仆桃侯臣刘舍,昧死百拜,恳请陛下!”
      “——为宗庙确定后代,为社稷册立储君,以安天下百姓、朝堂百官之心!!!”
      安静。
      绝对的安静。
      随着刘舍,满是庄严的道出这最后一语,硕大的宣室殿内,便陡然陷入了一阵漫长的寂静。
      几乎每一个人,都带着一副瞠目结舌的神容,呆愣的望向殿中央,已经叩首在地的太仆刘舍。
      ——刘舍,是在请立储君!
      是在这宣室殿,当着朝臣百官、诸位公子,乃至于梁王刘武的面,请求天子启册立储君!!!
      刘舍话音刚落,在殿侧东席,左右相邻而坐的梁王刘武、皇长子刘荣,便齐齐流露出一抹惊恐的神容!
      几乎是同一时间,叔侄二人嗡然侧过头!
      待看见天子启面容之上,只一副无喜无悲的淡漠,叔侄二人又惊慌失措的低下头去;
      而朝臣百官,在漫长的惊愕之后,则将惊疑不定的目光,次序投向了跪地叩首于殿中央,仍为起身的刘舍······
      “太仆!”
      “怎敢!”
      便是在这轨迹之中,落座于东席的诸位皇子,却是不约而同的深吸一口气;
      尤其是刘德、刘淤二人,面上更是涌现出一抹若喜若忧、似欢似愁的复杂神容。
      过了很久,很久······
      久到刘荣、刘武二人,已是微微打起颤;
      久到朝臣百官面上,也逐渐带上了惊恐;
      久到跪地叩首的刘舍,都有些冷汗直冒······
      终于;
      御榻上,传来天子启一声低沉的询问声,将这好似时光停滞的宣室殿,重新进入了时间的流动。
      “朕,德行浅薄;”
      “被先帝,以宗庙、社稷相托付,平日里,总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非常担心自己的过失,会损害先帝的崇高德行。”
      “宗庙、社稷的重担,已经让我惶恐难安了;”
      “如果再恬不知耻的册立储君,朕恐怕,就无颜面对天下人、无颜面对太祖高皇帝,和先太宗孝文皇帝了······”
      低沉、平缓的话语声,让朝臣百官次序回过神;
      稍一思虑,便又后知后觉的猛然抬起头,将惊疑不定的目光,撒向御榻上的天子启!
      ——刘舍请立储君,是天子启的授意!
      或许在后世人看来,这样的逻辑很难让人接受。
      但对于此刻,正跪坐于宣室殿东、西两侧的朝臣百官而言,这,却是一目了然的事。
      原因很简单:如果今天,刘舍请立储君一事,不是天子启授意,又或是天子启不希望发生的事,那天子启,绝对不会像方才这样,给出模棱两可的答复。
      如果天子启心情好点,或许会说:桃侯最近病了,脑子糊涂了,回家休息一段时间吧。
      如果心情不好,甚至很可能直接当场发火!
      极端情况下,朝议结束之后,廷尉甚至很可能会带着一杯鸩酒上门,请刘舍‘自留体面······
      但天子启,即没有发怒,也没有给刘舍放‘病假;
      天子启给出的答复,和当年,朝臣百官请求先帝册立太子时,先帝第一次婉拒时的答复,可谓如出一辙······
      “是啊~”
      “如果不是陛下首允,起码是默认;”
      “刘舍,又怎么敢做这种出风头的事呢······”
      如是想着,朝臣百官便若有所思的低下头去,陷入了短暂的纠结之中。
      直到这一刻,朝臣百官才终于反应过来:桃侯家族,从受封桃侯······
      不!
      ——从受赐‘刘姓的那一天起,就一直是刘汉皇帝最忠实的鹰犬!
      而在短暂的纠结之后,朝臣百官也终于后知后觉的反应了过来;
      与熟悉的同僚彼此稍一对视,简单交换过意见之后,整个宣室殿内的上百朝臣,便尽皆从座位上起身!
      如朝议开始时,向天子启见礼时那样,在殿中央排列整齐,又齐齐跪下身,对天子启齐声一拜。
      “臣等!顿首顿首!”
      “昧死百拜!”
      “——恳请陛下,为宗庙确定后代,为社稷册立储君,以安天下百姓、朝堂百官之心!”
      “在过去,陛下操劳国事,臣等食汉之禄,却并没有及时提醒陛下!”
      “这,是我们的过失!”
      “恳请陛下,采纳太仆的建议,册立储君,好让我们的过失,能得到弥补的机会······”
      朝臣百官一致进谏,天子启面上神容,也随即带上了满满的凝重。
      而在殿侧东席,在短暂的无措之后,梁王刘武和皇长子刘荣,也都各自按捺下忐忑的心情,加入到了‘请立储君的行列。
   

第176章 另立皇后,以母仪天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