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64章 蛮不讲理太子胜[1/2页]

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 血狸奴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将大哥刘荣的安危,近乎尽托付于兄长刘彭祖之手,刘胜也还是没忘交代夏雀:看好临江王。
      这句‘看好刘荣,指的当然不是限制刘荣的人生自由,而是注意刘荣的人生安危。
      ——刘荣,是被刘胜亲自前去中尉府,又当着整座长安众目睽睽,堂而皇之的接回太子宫的。
      万一刘荣真在太子宫出意外,那刘胜,可就真真是泥巴掉裤裆——不是屎也是屎了。
      用一句‘大哥如果死,那我也不活了,将兄长刘彭祖可能生出的危险念头剔除,又以一句‘临江王有事,整个太子宫陪葬,对整个太子宫上下做下交代;
      一切都安排好之后,刘胜才优哉游哉的走出宫门,却是看都不看等候于宫门外的郅都一眼,便自顾自坐上马车,径直朝着天子启所在的未央宫而去。
      见刘胜终于出现,郅都自是赶忙迎上前;
      被刘胜视若无睹的晾在原地,又不由得一愣。
      待刘胜乘车走出去好远,才派人折回,将自己的去向告知自己,郅都才沉着脸,也跟着刘胜离去的方向走去。
      ——在未央宫宣室殿,天子启,等候已久······
      ·
      “儿······”
      “——跪下~”
      于司马门外规规矩矩的下车,徒步走到宣室殿外,再经人通传,刘胜才终于如愿出现在了宣室殿内;
      得见天子启当面,刘胜都还没来得急见礼,便闻御榻之上,响起天子启一声低沉的‘跪下。
      不假思索的跪下身,对天子启默然一跪拜,正要开口,却再次被天子启抢了先。
      “太子此来,可是有什么事,要吩咐于朕呐~”
      “安?”
      阴阳怪气的语调,自引得刘胜僵笑着抬起头,下意识就要开口说些什么;
      却见御榻之上,天子启只面色澹然的侧过身,望向身旁不远处,面上已呈惊惧之色的卫绾。
      目光虽落在卫绾的身上,但手指,却是虚点向跪在殿中央的刘胜。
      “朕这个太子啊~”
      “怎么说呢······”
      “——刚做太子没多久,就已经要骑在朕的脖子上,以号令天下了;”
      “想来日后,卿做了太子傅,也难逃如此命运。”
      “到时候,就看在朕这张老脸的份上,稍忍耐一下吧······”
      ···
      “又能怎么办呢~”
      “——如今这汉家,已经不是朕说了算咯~”
      “嘿;”
      “嘿嘿······”
      天子启说话的功夫,郅都也姗姗来迟,只对天子启稍一拱手,便在天子启的目光示意下,默然走到殿侧坐下了身。
      而在郅都落座之后,天子启那似是澹然,实则却满带着讥讽的目光,便再次移回到了刘胜身上。
      “说说吧~”
      “说说太子此来,是有什么吩咐,要交代朕去做?”
      “——大胆说;”
      “朕这把骨头,也还能供太子差遣几年······”
      听着耳边,传来天子启一句接着一句的诛心之语,刘胜几欲开口,都是面色僵硬的低下头去。
      但在天子启又一声‘太子有何吩咐道出口之后,刘胜却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再继续沉默下去了······
      “儿臣,斗胆;”
      “请父皇降罪······”
      开口第一句话,刘胜便将态度摆正:儿臣前来,是向父皇告罪的。
      如此端正的态度,也是让一旁的卫绾面上惊惧之色稍缓;
      但天子启,却显然还没有彻底消气,或者说,单只是刘胜端正的态度,还不足以让天子启息怒······
      “降罪?”
      “——朕,治太子的罪?”
      ···
      “太子殿下,这是说笑了吧?”
      “——太子国朝储君、宗庙社稷之后;”
      “朕何德何能,敢治太子的罪?”
      “莫说是让朕,去治太子的罪了。”
      “太子能别治朕的罪,让朕落得个晚节不保的下场,就足以让朕沐浴更衣,焚香祷告于太、高二庙。”
      ···
      “太子,还是不要再说这样的话,来消遣朕这把老骨头了。”
      “有什么吩咐,直说便是。”
      “朕就是拼了这把老骨头,也断不敢违背太子的旨意······”
      又是一番诛心之语,只惹得刘胜,乃至于御榻一侧的卫绾、跪坐殿侧的郅都,都不由一阵冷汗直冒。
      说到最后,天子启本还带着戏谑、玩味的语调,也已有些阴沉了起来。
      本就被天子启这番阴阳怪气的话,弄得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又听出天子启已逐渐溢出的恼怒,刘胜终也只得跪直身,对天子启沉沉一叩首。
      虽未开口,也没吐出哪怕一字,但毕恭毕敬的一叩首,也依然是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儿臣有罪,儿臣知错,儿臣认罚。
      只不过,刘胜如此恭顺的姿态,也仍旧还是没能阻止天子启,将那明显夹杂着怒火的阴森目光,移向身旁的卫绾。
      “朕老了~”
      “最近,总是记不住事。”
      “还要劳烦卿,稍微提醒一下朕;”
      “——我汉家的中尉,权、责者何?”
      天子启此言一出,便见老好人卫绾赶忙站起身,一板一眼的对天子一叩拜。
      行全礼数,才维持着跪地拱手的姿势,朝天子启深弯下腰。
      “禀奏陛下。”
      “中尉,本是秦官,主要负责拱卫京师;”
      “太祖高皇帝立汉国祚,沿用了秦中尉一职,依旧负责拱卫都城长安,并亲掌北军。”
      “虽然并不在九卿之列,但和九卿同级,都是中二千石的秩禄······”
      ···
      “中尉属下,有两丞、两候,以及司马、千人若干,都是千石的品秩。”
      “属官有中垒、寺互、武库、都船四令丞;都船、武库有三丞,中垒有两尉。”
      “寺互原属少府,于先帝年间归入中尉,秩比千石,有左、右二监。”
      “除了掌北军,以拱卫京师长安的职责之外,长安各处城门,以及城墙的防务,也都在中尉的职责范围之内······”
      一丝不苟的跪躬着身,为天子启的提问给出标准答桉式的回答,卫绾便对天子启再稍一拜。
      便见天子启缓缓点下头,又稍侧目瞥了眼跪在殿内的刘胜,随即再问道:“那太子呢?”
      “我汉家的储君太子,应该是怎样的地位、拥有怎样的权利;”
      “比之中尉,又如何呢?”
      ···
      “还有;”
      “朕实在是有些记不清,临江王,是为何被招入长安的了。”
      “还请卿提醒一下:临江王,究竟犯了什么罪?”
      “朕先前,又是让谁去调查此事?”
      “临江王的罪过,是否是太子能插手,又是否是太子有权干涉的呢?”
      见天子启‘问起真正的关键,卫绾的面容之上,只立时闪过一抹惊慌!
      下意识侧回过头,用眼角瞥了刘胜一眼,却并没有从刘胜的面庞之上,看到意料中的惶恐、羞愧之色······
      “唉······”
      “太子,可真是······”
      “罢了罢了~”
      “日后,再慢慢教导吧······”
      如是想着,便见卫绾悄摸一阵摇头轻叹;
      待天子启略有些不耐的发出两声轻咳,才又再次昂起头,对天子启再拜。
      “禀陛下。”
      “按照太祖高皇帝为当时的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孝惠皇帝指定的礼法、制度,我汉家的太子储君,应当是位比诸侯,礼同九卿。”
      “太子所居住的宫室,应该称之为:太子家;太子的亲信属官,应当称呼太子为:家上。”
      “论制,太子可以拥有一部司马的军队,作为太子亲军。”
      “太子家的属官,以朝堂为参照,分别有太子太傅、太师、少保,都负责教导太子。(太子三公)”
      “另外,还有太子詹事、洗马、庶子、舍人、中盾卫、门大夫等(太子九卿),分别负责太子宫中的事务,以及太子出行、太子与陛下往来的事宜。”
      ···
  

第264章 蛮不讲理太子胜[1/2页]